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我国国有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等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银行改革势在必行。国有银行改革的难点在于:国有银行并不是独立运作的经济单位;国有银行受政府干预较多,缺乏经营自主权;国有银行债务负担沉重等。国有银行改革应采取的措施有:妥善处理不良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管理授权入手构建了银行业混合寡占、国有银行混合持股的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分析国有银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如何选择国有控股比例及适当的管理激励合同。研究表明,国有银行会选择利润收益合同作为占优管理授权,而放弃相对表现激励合同;当国有银行将最大化社会福利作为目标时,国有银行成为市场垄断者,私有银行被挤出市场;仅在利润收益激励合同下,国有银行将最大化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之和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国有银行战略引资后的国有股比重应该怎样选择呢?本文通过引入我国银行业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发现国有银行的社会性负担影响着国有银行的产出、成本、目标函数以及国有银行与其他类型银行的边际替代率,并通过国有银行的利润与社会总福利相关联,通过国有银行的总收益影响着政府政策目标函数,并集中体现为对国有银行中国有股份比重选择的影响.当国有股份的比重取0或1两个端点值都无法使得社会总福利和政府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均衡值,最优的国有股份比重应来自于(0,1)的区间解.同时,模型还发现:随着国有银行中国有股份比重越大,国有银行经营决策受政府政策目标影响的程度也就越高,因而所承受的社会性负担也就越重.因此,为降低社会性负担对国有银行的负面影响并最终解决国有银行的控股权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提高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是当务之急。吸收优良的国外资金、管理和理念参加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真正的股份制、提高我国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要素及其内在结构,提出了国有银行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353名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填写并评价了由文献总结和结构性访谈所确定的《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量表》。结果表明,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可归为6个因子:市场应变力、领导力、风险和成本意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个人特质、规范管理。最后还探讨了该模型对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是提高国有银行自生能力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政府在短期内不愿意也不敢完全放弃对国有银行的控制。因为国有银行在促进国有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在目  相似文献   

7.
彭国利 《经济师》2006,(1):52-53
文章在讨论国有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与国有银行改革条件异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有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基于国有银行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分析国有银行改革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8.
信贷质量对国有银行未来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国有银行信贷存在的潜在问题,是国有银行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国有银行潜在信贷质量问题,得出其发展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银行全面商业化,绩效管理愈来愈显得重要了,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经营行的实践中,已引起了管理行和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以致在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内部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国有银行绩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银行健全其绩效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股份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资本市场》2000,(7):38-42
<正>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须依次经过组织体系改革、国有银行控股公司改革和上市改革三个环节。本文把国有银行组织体系定义为:以一级法人为基础的总分行制的机构关系,其体制改革可把分支机构子公司化;把银行控股公司定义为国有的、能控制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总行或本部;把上市机构定义为独立法人的、符合商业银行上市条件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本文分三节:第一节,通过对国有银行组织体系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把国有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的方案;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有银行软约束问题的形成逻辑在于国家赋予了国有银行政策性融资任务和社会责任及商业银行陷入破产的强外部传染问题.因此,软约束问题的解决路径在于国家退出,诸多现实因素决定了短期内国家退出的不完全性,进而决定了国有银行微观效率改进的渐进路径.在国家退出策略受到制约时,"经理人退出威胁"对于遏制国有银行费用偏好具有制度约束功能.本文的研究对于国有银行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路径选择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当前国有银行战略引资的改革背景,构建银行业混合寡占、国有银行混合持股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研究认为战略引资后的均衡股权结构与国有银行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及私有银行数量密切相关;国有银行政策性负担与私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从整体来看则损害了社会总福利.另外,政策性负担不影响市场可容纳的最大银行数量,但会影响达到这一数量时国有银行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李华民 《经济经纬》2005,(4):126-128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已三转路径,却未得其果,其原因是在国有银行工具性质的笼罩下,无论是外部竞争引进还是产权制度变迁,不是此路不通,就是改革被引到岔道上去了,最终不能标本兼治,商业化改革至今由于多种阻挠而不能彻底。因此,以微观效率改善为目标的国有银行改革,应该从改变国有银行性质切入,真正把国有银行从公共地悲剧中解救出来,成为商业性盈利实体。这有赖于政府淡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责任,进而有赖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银行在“国有独资”产权制度背景下,垄断着国内银行业。单一产权是国有银行近些年来资产质量不高、业绩滑坡的制度根源。随着WTO的到来,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加速推进。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及中国国情,股份制是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体.在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存在,导致了国有银行债务约束软化及国有企业融资成本和破产成本约束软化,使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得以生成并转嫁给国有银行,产生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问题.据此,笔者认为,应通过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银行业吸存能力角度研究发现 ,银行资本金层面上的国家声誉担保作用存在差异 ,再联系基于国有银行改革前提下带有前瞻性的竞争分析 ,认为国有银行改革不能暂避资本结构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7.
经过资本市场化改革后,国有银行的发展呈现两种典型现象:一是从银行层面看,其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存差持续扩大和债权结构失衡等现象反映出其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这表明资本市场化改革在使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改善的同时并不必然带来宏观整体效率的增进。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功能市场化,即由财政替代功能转向市场金融功能;对于国有银行功能演进而言.资本市场化改革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长期而言,更需要国有银行资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增量改革比存量调整更为重要,其功能转化将取决于新市场金融要素的成长速度与竞争压力程度,其中内生性金融力量的成长对于国有银行乃至整个金融制度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转轨过程中国有银行行为与效率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民 《现代财经》2004,24(11):35-40
费用偏好概念为国有银行低盈利能力及其规模扩张提供了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单一国有产权结构、出资人监督缺位、利润约束软化及代理人问题等共同决定了国有银行的费用规模偏好。导入费用偏好概念研究国有银行效率问题,其政策价值在于,国有银行的效率增进,至少可以部分地通过硬化利润约束实现。利润约束硬化的制度需求规定了国有银行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读书     
《资本市场》2012,(7):127
<正>《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作者:潘功胜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本书以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思路为主线,论述了国有银行在选择改制路径与方式以及财务重组过程中的艰难抉择,国有银行克服内忧与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银行改革涉及到的许多问题中,以下几个一些非常值得讨论.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什么要选择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作为起点?国有银行改革又为什么要选择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方式来推进?上市之后国有银行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今后中国银行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