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舞情浓     
对于沈光伟来说,于希宁既是长辈,又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希望让这样优秀的艺术家,在晚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高处不胜寒",艺术到了一定的高度、会感到孤独,因为没有人理解。艺术如遇知音,则是艺术的一大幸事。于希宁,作为中国花鸟画的泰斗。  相似文献   

2.
陈浩荣 《魅力中国》2011,(21):68-68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印度的形上学中,都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是否定人的直接生命的倾向,而中国哲学则是从未间断过对生命的思考。本文就从中国哲学对生命境界的理解以及儒、道、佛三家中的生命境界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哲学中对生命的关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浩荣 《魅力中国》2011,(20):327-327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印度的形上学中,都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是否定人的直接生命的倾向,而中国哲学则是从未间断过对生命的思考。本文就从中国哲学对生命境界的理解以及儒、道、佛三家中的生命境界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哲学中对生命的关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严纪照 《走向世界》2012,(19):82-83
李恩成的花鸟世界有些与众不同,他将目光放在花鸟生灵静默生智的瞬间,在他的花鸟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思辨味道。花鸟被赋予了更多"人"的属性。这个"人"并非单一的普通人,而是隶属于天地又站在万物生灵最顶端的充满智慧的人,代表着生命的最丰富形式,安静、平和、沉默、生动,真实而悠远,平凡且高贵。用花鸟画的形式表达出如此丰富的主题,需要画家具有高人一筹的思想和精妙笔法。多年来,李恩成一直坚持以思辨的目光审视花鸟画创作,葆有着独立的追求与思索,这也使他的艺术生命一直保持着高速前行的状态,花鸟画精品迭出,不时带给业界新的惊喜。李恩成花鸟画作品多以冷色调为主导,技法上兼工带  相似文献   

5.
<正>生命孕育的过程隐藏生命的全部密码,这个过程出现的所有错误都是不可修复的。错误一旦产生,就对生命产生不可修复、不可逆转的伤害,要么导致死亡,要么导致残疾,整个生命进化的进程提早结束。生命的神奇和密码,上帝是精心设计的,所以它是最为危险的,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越是设计得精密,越具有人类不可想象的危险性。这意味着,这个孕育过程不可逆,不可修复,不可停止,必须在这样的几个月中完成生命的孕育史。这个进程是天地之间最为神奇的。  相似文献   

6.
元代水墨花鸟画,更加重视传达对象的生命本质。不论从绘画的技巧上,还是在对形体、色彩的把握上都更为完善;元代水墨花鸟画的形成之所以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本文通过对元代花水墨鸟画形成过程的剖析,分析元代水墨花鸟画的成因,对当代的花鸟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翟月金 《魅力中国》2013,(32):287-288
研究中国的传统美学,首先要对其基本精神及生命意识进行分析,以此来凸显美学的生命价值。人们常常通过审美来将自身置身于世界万物中去体会,为原本单调的人生增添色彩.以期实现对更高人生的追求。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内,体会人生真谛,追求生命本真,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从生命意识的几种形态着手。对生命意识进行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命选择权扩张与人的生命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的生物科学迅速发展,使人的生命走向“非自然化”与“自我控制化”.导致生命选择权的极度扩张,由此引起对生命伦理问题的争论。人是生物学生命与社会学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生命标准取决于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生命的神圣与否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实践需要,在生命选择权的实施中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以及大多数人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感到价值观迷惑以及生命意义感缺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引领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活挫折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系统批判时期是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思考人的生命活动状况的成熟阶段。马克思通过对现代社会的资本运动规律的探索,解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将批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最深层次,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生命关怀的深刻性。联系当代中国的现实,笔者认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对生命学问的反思与诠释。从本质上说,尽管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野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但其道德意志和内在精神则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内涵都强调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主动追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赵丹妮  胡晓 《理论观察》2023,(2):145-148
从陶行知的思想出发,以生命的精贵,追求生命质量,辩证态度看待生命的生命观为落脚点,将生命贯穿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认为生命教育是具有真善美的教育,应培养具有真善美的完整的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将教学做合一作为生命教育的方法,提倡活的教育,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探析生命教育于当下教育的现实启示,促进生命主体之完满发展,推动国家民族之教育变革。其教育思想是对生命的信仰,教育实践是对生命的诠释,将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实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加强的领域。立足于对学生完整生命的培养,大学生生命教育应以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为起点,在发展生命、感受幸福的基础上确立信仰,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构建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完善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与实践相结合,让生命教育回归生命体验。同时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赖琼 《黑河学刊》2014,(2):45-47,49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对生命学问的反思与诠释。从本质上说,尽管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野与侧重点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质,但其道德意志和内在精神则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内涵都强调对生命的关怀和珍视、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主动追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老年人来说,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更是要有尊严地、有意义地、幸福地活着。关注老年人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其身体健康水平,更要注重的是心理的健康、生活的幸福。但是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再加上社会活动的相对减少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在这个年龄段不可避免的因亲朋好友或配偶去世而带来的哀伤等原因,使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受到更多的挑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意义对积极情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提高生命意义水平对预防疾病和自杀、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积极情绪或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诱发个体的积极情绪也能使其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评价,也就是说生命意义水平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情感,同样积极情感的增强也能提升生命意义水平,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生命意义的教育或者增强老年人的积极情绪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人文教育的回归与生命教育有效途径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黑河学刊》2010,(8):128-130
关爱生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一种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如果缺少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就只能是知识授受教育。基于目前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生命教育的紧迫性,探讨高校在进行生命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其实效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潘建飞 《理论观察》2014,(2):138-139
通过对四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不少师范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对死亡和自杀的看法、生命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能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师范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也比较陌生,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通过调查分析,对师范生的行为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澍 《科学决策》2007,(6):23-24
中国具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难以相比的悠久城建史,中国城市的记忆丰富绚丽、散落在角角落落,至今还俯拾皆是,其传统营造工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这种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才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敬畏生命就是尊敬一切生命,由于我国传统教育忽视了生命教育,有些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尊重。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加强生命伦理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  相似文献   

20.
任悦 《新财经》2007,(2):104-104
2007年1月1日起,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此举应该说是中国法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从法律层面体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在我国的法律判决书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条是对重罪犯人政治生命的判决,这是不是中国所独有,不得而知。在中国人心目中,除了生物体的生命之外,似乎还有一个政治生命,这也是法律赋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