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当时的业务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了5000多家。然而,随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人员素质低.城市信用社大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时大多都属于各专业银行及有关部门的三产企业,吸纳的大多是组建单位的家属子女,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3.
曾建中 《银行家》2011,(4):78-81
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过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以W省Y银行为例,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经历了一波三折。我国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颁布的部分会计准则中引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1998年公允价值出现于我国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  相似文献   

6.
城市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加快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整合资源,调整经营方式和策略,重新划分市场,对比较弱小的城市信用社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大中型城市对城市信用社进行合并重组,充实资本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陆续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目前已有108家。奎屯市作为小型城市,2002年,奎屯市三家城市信用社成功合并重组为单一法人社——奎屯市城市信用社。在经历了3年快速发展后,奎屯市城市信用社是否将要发展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发展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中应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个将来的发展策略又如何呢个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在政府会计和预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主要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西兰对公立单位进行了改革,在公立单位中引入绩效评估制度,注重预算和投入产出比。同时新西兰政府分权和授权,并重组政府各部门,使其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8.
王琪  王增武 《银行家》2011,(3):84-86
"走出去"战略思想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于90年代后期,并在2000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以国家战略形式正式提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2010年10月通过的《中共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全球企业购并浪潮的特征 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兼并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兼并.第三次形成于60年代,主要方式是混合兼并.第四次产生于70年代末期,出现了利用金融杠杆进行的杠杆并购.但是,与以往四次浪潮相比,90年代以来的全球企业购并浪潮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体制改革,伴随金融运行体制的深刻变化,衍生出了许多金融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和国外非常相似,金融排斥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被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130多个国家的银行业都相继出现过不良资产风险问题。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部门设立了内部审计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从事会计稽核和查错纠弊,以解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弊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家族资本"突破自身界限,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的少数县市曾进行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前期,整个经济的大好局面掩盖了农民负担问题。90年代后半期,  相似文献   

14.
书名:《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作者:(美)凯文·菲利普斯策划: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中信出版社日期:2010年1月从18世纪9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到19世纪30年代的房地产业、70年代的铁路行业、90年代的钢铁、铁路和石油产业,再到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和石油产业、80年代的石油、零售和房地产业、90年代末的技术行业。最后再到作者对21世纪财富如何影响美国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蔡玉林 《中国保险》2005,(12):38-41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的一种风险,它贯穿于商业保险公司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保险业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经很难适应保险业所面临的日益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挑战 历史上,中国经历过不同阶段对金融创新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快速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要素的同时,也曾有过一轮“金融乱象”,诸如: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历历在目.除了机构创新之外,1995年初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成为“催化剂”,虽然其深层问题不在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但却使政策层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到了极致,也让后期金融创新有所停滞.2008年之后,金融危机又使得业内开始进一步反思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投资信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自20世纪90年代后飞速发展并进入欧洲、亚洲等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借鉴其制度设计,发展本地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REITs的法律制度、资产属性、并购、投资价值、股息政策、资本结构、代理成本、IPO、投资回报、投资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房地产泡沫时代的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事件继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洋水仙事件”,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泡沫之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并且泡沫给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现状 江西省城市信用社相继设立于86-94年期间,截止2000年9月末,除部分信用社已批准组建市场商业银行外,全省城市信用社为90家,其中属于地市级城市信用社22家,县市级城市信用社68家;由人民银行组建84家,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等其他单位组建6家.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事件 继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洋水仙事件”,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泡沫之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并且泡沫给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