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战 《企业经济》2004,(2):165-167
金融电子化监管在倡导风险监管理念的金融监管背景下凸显出独特的优越性。结合其在我国银行业监管应用实践,为充分发挥这一监管手段的最佳监管效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银行电子化审计监管,调整现行监管职能,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多元化监管,从而达到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分析和借鉴香港金融监管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加强内地银行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银行监管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从推动监管体制创新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的风险监控、建立银行危机预警体系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内地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香港银行监管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娟 《财会月刊》2006,(3):40-42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分析和借鉴香港金融监管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加强内地银行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银行监管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从推动监管体制创新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的风险监控、建立银行危机预警体系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内地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琴 《管理学家》2022,(19):4-6
我国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实行了新的金融监管模式,形成“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稳定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国家在不断地进行金融改革:在金融监管方面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规定由地方金融服务工作办公室对地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虽然国家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但是目前在地方金融监管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央和地方权限不明确、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方面权责不统一的现象。这些问题给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造成负面影响。考虑到地方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国家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大地方金融监管力度,促进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统一金融监管的优势 (一)统一金融监管模式顺应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控股公司,这促使监管当局寻找更有效的途径进行监管。如果采用分业监管,不能从总体上衡量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不能确保各分业监管间没有缝隙或漏洞,不能根除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也难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内某个机构危机和风险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交互与融合正在成为当今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在给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带来更多新的挑战。为了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以监管沙盒制度为代表的监管友好型金融监管策略正在成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芳芳 《审计月刊》2007,(11):50-51
本文在阐述金融控股集团和金融监管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风险和对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实施资本监管的必要性,并结合海外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监管体系设置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 ,在稳定金融秩序与提高经营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 ,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中的焦点问题。从监管体制来看 ,当今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与我国十分相似 ,且一向以完整、严格、规范而闻名于世 ,值得我们借鉴。德国银行监管体制是一个法律法规相当完整 ,实行自我监管、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相结合 ,法律裁决作为终审判决的整体。联邦《银行法》是进行银行监管的唯一法律依据 ,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目前执行的是 1 997年 1 2月根据欧盟有关条约修改后公布的第六稿的修定本。从总体上看 ,德国的银行监管体制有以下主…  相似文献   

9.
张婧婧 《中外企业家》2009,(22):202-203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已对世界经济的每一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影响。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海啸的根源。对于跨国银行防范风险来讲,审视金融危机中自身风险的新特点,融合国别监管、国际监管和内部监管的优势,建立跨国银行"三位一体"的风险监管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 背景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金融风险传递的加快,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鉴于银行业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对银行业的监管一直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预示着建立于30年代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全球化、自由化条件下迅速膨胀的金融业发展要求。尤其是我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后,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全面的开放已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还有待改善,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受到严重挑战。如何在这一形势下构建符合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成为国内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试图通过我国金融监管基本目标、原则和现状的分析,找出金融监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俊华 《经济界》2022,(5):17-24
第三方支付经历了创新、发展、严格监管不同发展阶段,成为大众普遍喜爱的金融产品,具有普惠性,但是第三方支付存在备付金挪用风险、客户信息安全风险、洗钱风险、技术风险和外部性风险。第三方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监管主体明确,牌照准入制度,监管措施严格,单个机构的风险传染能力较低,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传统金融监管不能适应去中心化的金融科技,监管部门应该采用基于区块链和量子技术的监管科技监管去中心化的金融科技,进行动态、平等、信息监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也出现了分业机构监管向综合性的功能监管转变的趋势。本文阐述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内涵,并对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优缺点,以及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实践做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在实践中的误区和缺陷 (一)金融监管行政管理化。一是金融监管依然存在行政性管理色彩。二是“重监管,轻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监管效益与监管成本不对称。三是“重常规性监管,轻创新监管”的思想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的背景 直到1998年以前,以政府监管和自律组织相结合的分业监管体制仍然是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实行的金融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技术促进金融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技术风险、人为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需要对区块链金融进行监管。对区块链金融进行监管应借助"沙盒监管"模式,注重区块链的特性,创新传统监管,建立专门监管,使区块链金融监管向功能性、技术化监管转型;同时,明确监管主体,合理划分监管职权,从基础立法、监管执法、行业守法以及金融司法等方面加速技术性与法律性监管手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P2P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管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7,(5):183-187
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掀起金融创新的浪潮,P2P网贷行业应运而生。而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P2P互联网金融企业跑路丑闻层出不穷,又将行业推上风口浪尖,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与时俱进已迫在眉睫。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有效率的监管方式之一,引导着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P2P行业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出发,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风险几个方面分析P2P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特点,从审计监管主体角度构建P2P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管模式,并提出要采取具体有效的审计策略以形成保障机制,从而防控风险,打破P2P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管缺失局面。  相似文献   

18.
所有监管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管理。金融监管也不例外。由于金融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制进行外部监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融国际化和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在急剧增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王伞伞 《财会月刊》2021,(2):155-160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监管较为重视宏观规制政策制定,而忽视微观政策执行,表现出对金融科技风险传导机制应对乏力,面对金融科技创新时暴露出监管无效和失灵问题,因此亟需构建高质量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通过借鉴国际经验,采用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并重视监管科技的应用,基于自我监管、公共监管和监管弥补三项基本功能,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不能仅限于法律规制,好的监管措施执行同等重要。对此,应在保证政府宏观规制影响力的前提下,注重金融科技监管的执行,构建监管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