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有待考证。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未含西藏)2010年至2015年的地方政府债务和审计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负相关,国家审计功能发挥越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越低的地区,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作用越显著。较高的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国家审计的高度依赖。 相似文献
2.
政府“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实施后,相关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显著提高,不过,创新的提高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专利,而在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效应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整体上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过,国有企业存在策略性创新的可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国企创新。以上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8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国家审计能力的自身特征出发,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免疫”功能主观能动性、审计结果公告能力作为国家审计能力的3个测度指标,实证研究其对政府预算透明度影响的路径和方向。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力在促进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升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由此,提高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主动发挥国家审计“免疫”功能、有效推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以及与立法机关协同发挥作用可以促进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国家审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经济韧性,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存在。作用路径分析显示,国家审计通过提升区域内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和地方政府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两条路径增强区域经济韧性。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信任环境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国家审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越明显。从区域差异视角来看,国家审计有助于减少区域经济韧性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应继续加大国家审计的力度,为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励政府与企业积极参与,携手共建优质、高效、稳定的经济环境;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国家审计的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助力地方政府效率变革的现实要求,采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Tobit杜宾模型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及空间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及溢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国家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对溢出的影响为负;在西部地区,国家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及溢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国家审计对溢出的影响为正,而对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具有调节作用,环境越优越,国家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及溢出的促进作用越强。因此,增强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强化审计协同治理、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激发辖区间的“学习效应”和抑制“虹吸效应”是推进政府跨域治理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作为研究情境,以验证现阶段公众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公众参与程度低的地区,在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和抵御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腐败治理作用,而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对腐败的治理作用在两组之间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我国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会和我国资源禀赋不一致、从而为国家审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对推动我国达到“善治”起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20年我国30个样本地区(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外)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创新偏好对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科技财政支出规模及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均在经济地理距离上呈现显著的聚集效应;政府创新偏好及城镇化率对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城镇化率的影响随科技创新发展高阶变化而减弱;二三产业发展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影响为正、对科技创新研发产出影响为负,研发人才要素影响相反。空间上,经济地理距离相邻省份城镇化率、二三产业发展及研发人才要素均有利于本省科技创新研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市场化影响差异明显。为此,应加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研发的精准性、持续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激发城镇化的人才聚集和人居环境优势,夯实二三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财政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的国家治理功能。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政府审计绩效的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探究政府透明度和媒体监督对政府审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透明度建设和媒体监督可以相互弥补来提高政府审计绩效,政府透明度越高,政府审计的揭露效果越好;媒体监督水平越高,政府审计建议的采纳绩效和整改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的通过,解除了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债务的禁锢。紧接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发布,则真正赋予了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权。但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中最大的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量巨大,而且资金投向特征倒逼今后几年的信贷投放量高企。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乐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前,有可能引发区域金融风险。本文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量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监督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效能指数以及三项基本功能指数均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数显著正相关,表明政府审计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审计通过信息传递、行为威慑与制度纠偏等治理功能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究作用路径发现,政府审计通过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审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在官员晋升压力较小、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以政府审计对财政补贴分配的监督为切入点,研究政府审计能否有效提升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发挥威慑效应,降低财政补贴的错配程度,因而能提升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审计的威慑效应内生于法制环境,在法制环境好的地区,政府审计才能有效发挥威慑效应,才能提升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政府审计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作用的微观证据,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以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分权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政府审计增收节支效应在低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政府审计建立健全制度效应在高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存在财政分权体制差异,财政分权越高,政府审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