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社会资本集聚路径,集群内企业间信任作用机制,进而从单期和重复博弈两方面对集群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进行了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提出银行将企业声誉成本稳定在定值将有效避免集群内联保贷款企业的违约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南京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融资的现状,提出了南京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融资创新的思路:一是政府牵头组织,降低门槛;二是产业集群联贷联保或按开发园区联保联贷;三是建立联贷联保分会及政府贷款应急支付基金托底增强银行信心;四是银行分片包干;五建立南京中小企业联贷联保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网络联保贷款模式创造性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了网络联保贷款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4.
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博弈视角下,通过对物流企业间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引入政府监管机构,构建出政府约束下政府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的短缺等各种原因,使融资难问题成为当下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联保贷款模式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方面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这种模式能够在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来为自身担保的情况下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它能同时降低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贷风险,恰好符合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然而联保模式在广大中小企业中推广时频遇阻力。近年来企业主携款潜逃致使其他企业和相关银行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但这并不能说明此模式走到了尽头,鉴于其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寻找改进此种模式的方法才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探讨我国联保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来探究如何优化联保贷款模式这个最终研究目标,最后提出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联保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始,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违约的传染被人称为一场“金融瘟疫”.但联保贷款的融资方式亦曾被中小企业视为“救命稻草”,这种转变缘何而来?今后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又何去何从?本文基于对上海钢铁贸易行业的联保贷款案例分析,得出从“救命稻草”转变至“金融瘟疫”的关键因素——贷款额度、内部惩罚和外部冲击.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中,得到联保贷款的“还款跷跷板”:还款的人和不还款的人分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最后,基于“还款跷跷板”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跷跷板支点控制——增加内部惩罚和控制适度信贷规模,可以提高联保贷款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改跷跷板为平衡木——为避免巨大外部冲击带来的违约传染,可解除连带责任改为信用贷款;长大了就别来玩跷跷板——联保贷款不适合长大的商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很多中小企业借助互保、联保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这种行为一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新的风险。通过借助信用风险传导网络演化模型,分析了对应风险的产生途径和传播渠道,中小企业互保、联保情况下,其贷款的授予与实际担保物的价值往往存在脱节现象,监管方应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减少借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限制中小企业的过度互保、联保,降低信用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根据新的形势,制定新的风险识别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联保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联保贷款也出现了不可预期的风险。本文主要以联保贷款违约传染风险为主,运用博弈论的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并对联保贷款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了多种预防措施,以期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减少企业在联保贷款模式中所遭受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网络联保贷款作为一项基于B2B电子商务应用和全新风险管理理念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贷款业务,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方法。在试运行中,网络联保的信息不对称内部化机制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和双方交易成本,解决了传统贷款中小企业抵押难之苦。然而,网络联保也存在诸如排除最困难企业、恶意逃债、企业配对难以及联保体内利益与风险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兰海天 《商》2014,(8):124-124
联保贷款模式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系统性风险、集体违约风险等问题导致这种贷款模式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为此必须在联保体成员的组成方面严格把关,要把握授信授权额度防止过度授信,同时也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使民众对联保贷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李东升 《商业研究》2008,(6):182-184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高效运作依赖于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信任治理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究农业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声誉、关系与制度信任治理模式,并从特色定位、根植性培育、区域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一种将农户置于特定的还款博弈机制之中的信贷制度。从理论上讲,通过农户之间、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博弈,该制度能有效解决农户不守信用、还款率低的问题,使农户和信用社之间达到"双赢"。但在我国的实践中,此种制度的执行结果与理论结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文章主要对联保贷款各参与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该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存货质押融资是指融资企业(借款企业)将其所拥有的存货交给银行(贷款企业)指定的物流企业(第三方)保管,然后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融资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借款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客观存在,银行、物流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决策行为存在着多方博弈。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和项目成功率、银行的贷款利率和质押率,以及声誉价值等因素,针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分别建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有限理性下的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结果表明:银行通过设置适当的贷款利率和质押率,可以有效控制中小借款企业的融资风险,促使其投资风险更小和收益更合理的项目,以实现满意的借款履约率;而减少核查成本、加大违约处罚,并且采取声誉价值与诚实奖励相结合的双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促使其采取诚实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尹伟希 《中国市场》2010,(48):89-91
信誉机制是维护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正常化的基石。本文通过两个博弈模型表明:在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欺诈行为能够受到及时有效地惩罚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博弈,有利于信誉机制的建立。集群企业满足了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促成了集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较好地弥补了单个中小企业在获取融资方面的某些劣势,从而有助于其中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银企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着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此基础上,由于中小企业中劣质企业占比重较大,银行有理由在信贷决策时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约束;其目的是促使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征信社会,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银行授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所谓“抱团贷款”,就是数家贷款有难度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组成联保人,他们在缴存5%—10%贷款联保保证金后就可以获得贷款。银行或信用社分别向这些加入联保的企业授信,如联保企业中一户需要贷款,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它随着企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成长发展而不断演进,据此提出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一般过程.对其演进过程,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研究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集群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内在机理。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集群以及信任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声誉约束机制为切入点,剖析物流产业集群单次交易中信任的形成机理;其次,利用博弈论相关工具阐释多次交易中信任的形成机理;最后,以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形成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各利益主体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演化动态稳定性分析,给出了系统动态演化图,并进行了模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利率、贷款监管成本、供应链对中小企业违约的惩罚金额、中小企业与交易对手联合骗贷的概率以及利益分配比例是影响中小企业违约概率及商业银行信贷提供概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兆琛 《商业科技》2014,(5):134-134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受到融资问题的困扰。2007年由阿里巴巴和建设银行共同创造的网络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运作方式,评价其运作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并提出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