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金  李楠 《财经论丛》2016,(8):105-113
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与环境规制交互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并不明显,表明波特假说的成立有一定的条件。其次,高管短期薪酬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作用。而高管在职消费仅在东部地区企业中增强波特假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环境规制日益严格,政府出台的环境规制能否有效引导企业的环保投资,并相应提升企业绩效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文章选取2010—2014深沪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公司为样本,从具体的环境规制——ISO14000环境体制出发,研究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环保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环境规制与企业显著负相关;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对于通过ISO14000体系的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与企业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效应。本研究表明,政府的环境规制应该着力于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投资并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精确揭示全球价值链低碳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本文以强、弱“波特假说”为视角,利用2016年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动态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阻碍作用,长期中将显著激励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一步的面板门限检验发现,仅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在“波特假设”的传导机制检验中,环境规制既能够通过弱“波特假说”的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强“波特假说”的生产效率增长,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林如  杨海军  王笑 《财经论丛》2017,(12):107-113
为权衡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利弊,本文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构建一个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统一理论框架,比较分析各种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合我国环境规制的执行情况及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企业绩效与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市场型呈显著正相关,据此为环境规制部门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工具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关环境规制与产业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假说"污染避难所假说"以及波特假说,"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一国环境规制的严格化会弱化该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导致该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而波特假说则认为环境管制能够诱发创新。新的环境管制标准可以刺激起企业更多的创新活动,引致生产成本的下降,使得该国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国外学者实证研究时由于研究对象、模型、数据等因素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一致甚至相反,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究竟如何,国内学者也做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国内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发新股的概念、融资能力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然后归纳了增发股价效应的基础理论,即价格压力假说、杠杆作用假说和信息假说。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就增发的股价效应的实证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少华 《现代商业》2012,(26):138-139
本文在阐述环境污染的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论证了Barbara&McConnell等人反驳关于环境规制的"波特假说"的验证基础存在缺陷。同时,进一步论证了在有效的环境规制约束下,通过创新补偿、先动优势等途径有可能实现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双赢,实现帕累托效率。在论述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竞争力实现共赢的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并对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职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波特假说”的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波特假说认为,恰当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被管制企业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而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波特假说不具有一般性。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对环境管制的态度等方面,企业的处境不同,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就不同。我们不能完全迷信于波特假说,而是要具体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环境管制措施,尽量减少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自大假说对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的解释能力.研究显示,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海外并购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即存在正的效应和负的效应.对于那些原本就资源丰富、绩效好的公司来说,海外并购带来的并不是正的效应,相反,它将会使企业的股东受损;对于那些资源贫乏、绩效较差的国内企业来说,海外并购有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技术、管理观念等,从而使国内企业受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制度环境或制度安排是影响企业创新决策、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36个城市的159家创新型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制度环境与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规制环境、规范环境还是认知环境,创新绩效均存在着制度环境的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处于较低值时,规制环境、规范环境、认知环境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制度环境处于中间值时,规制环境、认知环境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而规范环境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制度环境处于较高值时,规制环境、规范环境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认知环境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上结论启示我国创新企业应主动适应制度环境以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波特假说提出后,引发了关于环境规制的大量研究,但少有文献研究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基于六种环境规制,利用一汽企业的微观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的六种环境规制对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波特假说",但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政府的监管力度保证了环境规制的效果。因此,在制定环境政策时,要考虑不同环境政策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环境规制;且政府与企业间不是零和博弈,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杨劲松 《商》2013,(7Z):52-53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说就是管理层薪酬假说、债务契约假说和政治成本假说.本文先简要分析这三大假说,然后再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为什么不适用中国经济的原因.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学界要借鉴国外会计理论,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实证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大都是薄弱的,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追求绩效的同时,环境保护已是必然的趋势。环境规制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寻求环境效益时必然对所追求的绩效造成影响,那么企业所需做的是应如何去适应规制,从而中衡环境效益和绩效。本文通过对以往学者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影响方面所作研究的梳理,分别以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路径、程度为切入点,总结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能为企业适应规制提高绩效提供充足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跨国并购为样本,选用43个企业内部治理属性指标构建企业治理指数CGI,通过多种模型设定实证检验不同制度环境下企业内部治理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内部治理对跨国并购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制度环境越好,企业内部治理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积极影响越显著,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涂红星  肖序 《财经论丛》2013,(5):112-117
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6大水污染密集型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环境管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管制并没有降低水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经济绩效,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环境管制对其他5大行业的经济绩效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管制对国有控股企业绩效的影响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高于东部地区企业。针对不同性质的水污染密集型行业,实行差异化环境管制政策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公开透明的政策信息可以减少非国有控股企业规制成本,适度控制企业规模、分散股权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6.
刘军 《财贸经济》2016,(11):110-125
近年来部分学者指出,不论国内体制是否扭曲,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在国内销售.本文依据上述观点提出“出口—产能假说”,并探讨和评析了该假说的成因、机理与局限,同时实证研究了其对于中国企业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较高(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内销),与“出口—产能假说”相违背,可能原因在于国内存在的内需不足、外需依赖、国企低效和体制扭曲等问题.本文还发现产能利用率是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成因之一,且自身较高的绩效水平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选择.本文的研究首次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其出口决定中的作用,且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抑制新一轮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自愿地实施较低环境标准,那么将会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通过建立FDI与环境标准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在统计上虽然显著,但是程度很小,中国并未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8.
在不断强化的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成为影响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看,企业实施积极的环境战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还可以获取竞争优势,实现经营绩效的持续改进。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积极环境战略的采纳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以西方连锁董事实践为背景而构建的资源依赖理论和阶层领导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情境提出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假说,并借助于社会网络和社会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阶层领导理论提出的相关假说中,度中心性、居中中心性、核心--边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的地域趋同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趋同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资源依赖理论对我国连锁董事实践具有一定解释力,并且基于地域趋同性而建立的连锁董事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资源获取和经营绩效的改善.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规范中国企业连锁董事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银行业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引发了各国学者、政策制定者对银行业集中、竞争与稳定性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推演与实证研究。归纳起来,分为"竞争脆弱"假说,"竞争稳定"假说,"竞争稳定U型相关"假说,"竞争稳定无关"假说四大类。大多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竞争稳定"假说,"竞争脆弱"假说,"竞争稳定U型"假说,由于研究样本的差异,银行业竞争、稳定性等变量度量方面的差异,实证模型可能存在的偏差,导致实证结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