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产生的。弱势群体犯罪成因包括不公平的利益竞争导致的心理失衡、对社会歧视性因素的恶性反应以及权利保障的缺乏等。防范弱势群体犯罪,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加强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执法、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2.
安体富  任强 《财政监督》2012,(15):20-23
一、引言公平或均等地分配社会财富是中国经济社会能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后的近35年中,在关于社会财富增长和分配的问题认识上曾经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至"注重社会公平"的变化。公共服务作为更广义上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资产阶段经济学家由于阶段的局限性,将公平与与效率对立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在理论上是协调一致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时期,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分别适用于市场内区域和市场外区域、适用于国民收入的不同分配过程。在实践中深入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制度内涵,都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其灵魂。而一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史,就是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历史。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是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制度。所谓普遍性,不仅在于覆盖所有公民,还在于保障公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基本需求,诸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家庭津贴等保障项目。  相似文献   

5.
经济责任审计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时揭示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难题,方能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如何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公平指平等、正义、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效率指以较少或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多或较大的产出,以满足人们对效率的需求。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互为存在条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公平离不开效率。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条件,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发展阶段上,受特定现实社会条件的制约,会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人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际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具体原则及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或以公平为…  相似文献   

7.
普惠保险及其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惠保险已走入人们视野,但其概念尚不明确。界定普惠保险概念应首先明确普惠理念是什么?本文对当前主流公平观进行辨析,发现罗尔斯主义公平观更符合中国普惠政策,因此,以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普惠保险的基本价值理念,给出了普惠保险的概念。本文分别通过对中国普惠保险与包容性保险的整体发展水平(2008~2016年)和分地区发展水平(2008~2015年)的测算及比较发现,中国普惠保险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包容性保险发展的整体水平差距明显,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加速扩大;而各地区的普惠保险发展水平都大幅低于当地包容性保险发展水平,且不一定与当地经济发展完全挂钩,地区间普惠保险发展趋势也各有异同。同时,我们认为,普惠保险发展可能是由特定社会观念下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并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普惠理念的真正认同、接受与践行。本文研究结论对普惠保险研究以及今后普惠保险政策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机会平等或起点意义上的公平,它是与当前山西综改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心工程,也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破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也有利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公平和效率的和谐统一是衡平税法的逻辑起点.衡平税法的纵向经济维度的调整在于不同等级层次或者社会各生产阶段之间税负的承担与分配;而衡向经济维度调整在于各个平行主体间税负的重新分担.纵横向经济维度调整其最终的目的是在税赋公平的环境中发展经济,从而使社会财富走向良性分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和城镇"两个为主"原则的贯彻,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逐渐能够保证。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后的继续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而这个问题又是一个比较紧迫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教育公平及贫困代际传递内涵的基础上,比较贫困对义务后教育公平的影响和义务后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进而深入揭示义务后教育不公的深层原因,指出义务后教育公平是打破农民工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为义务后教育如何更公平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两种公平观的矛盾与共存社会分配公平问题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不同的公平观,对分配格局的性质的结论也不相同。人们在讨论社会分配公平问题时,所持公平观并不相同,有些甚至是带着双重公平观进行论战。不同的公平观是以各自不同的公平标准为标志的。一般来讲,在收入分配上,社会默认,并流行世界的有两种公平观:其一,是以“人的平等”为衡量公平的最终标准,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贫困问题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处于人均 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紧要发展阶段,是推进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预测和分析“十一五”期间城乡贫困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已经很难忽视教育的重要性了。世界上所有政府都在教育其民众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而“为全民提供教育”则是千年发展目标的支柱。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部分是纯经济原因,而其他的则是受各种想法的驱动,如利用教育促进政治参与、社会公平,总体来说是为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补偿不但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公平使用以及资源管理与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更是生态安全、环境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召唤。为此,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就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与基本原则、理论基础与伦理支持、面临困境与操作难度以及依赖路径与相关对策等层面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综述,具有可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私有财产在少数群体的集聚现象日益明显,从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遗产税作为大多数国家财产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开征遗产税已经具备了一些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谓公平公平的含义比较抽象,迄今没有一个通用、涵盖全面的定义。总体来说,公平是一种是非观念和价值观,不偏不倚,不带有任何倾向。公平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在内,各种制度、系统乃至活动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就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从公平与效率的思辨、当代中国社会各群体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状态简析、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吕阳 《税务研究》2018,(6):96-101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财政开支,又要实现社会公平。税收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文对税收公平的维度定义、道德属性、法治基础等内涵与外延进行探析,通过市场经济、税收效率、税收管理等关联解析,说明税收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并提出税收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消费公平、起点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社会公平是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如何认识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社会公平有三个衡量基准:收入公平、财产公平和消费公平,其中,消费公平直接决定着起点公平,因此,扩大公共消费才是改善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马珺 《税务研究》2020,(4):55-61
要使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提是现行个人所得税成为主体税种。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演化史表明,尽管个人所得税向主体税种的演化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国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因素,并受到各种历史偶然因素的重大影响,我们仍然可能在那些重要的支撑因素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个人所得税主体地位的形成及其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发挥。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形成公平有序的社会分配结构,弥合社会价值观的分歧,实现公共资金使用的公平和高效,建立和完善公平、友好、高效的直接税税收征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