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日本战后经济高度增长期的产业政策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产业政策中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合作及合作机制,指出明治维新以来逐渐形成的日本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良好合作的文化根源和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以来,不少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等,也都把产业政策视为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在日本,产业政策是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由通产省等省厅制定,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的“产业行政干预政策”。通产省是日本制定产业政策最多的一个省,该省在战后四十年间制定的主要法律就达150多项。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大方面:(1)产业结构政策;(2)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环境政策等。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产业政策是促进战后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重要手段。总体而言,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重视产业结构政策,着力实现结构合理化;强调产业政策的适应性,经常调整政策方向;将政策的制定、组织、实施结合起来,重视政策的动态管理;强调政策的市场导向,将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起与其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对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很大关系。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日本企业走过了联合、兼并的道路。企业联合和兼并使得战后日本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流动起来,从总体上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同时,资产存量的流动又促进了资产增量的革命,从而挖掘了已有的社会生产力,减少了重复建设,改善了日本的投资结构,使不同国有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流向资金产出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了合理的配置。通过企业的联合和兼并,战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外国技术引进"到"确立自主技术",到"科技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三次转向,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政府重视科技,并以明晰的政策和计划加以推动,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重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面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科技政策,是日本成功崛起的奥秘所在。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必须以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6.
产业政策,是日本整个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的产业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和五十年代前半期,日本采取了“重点生产方式”,即把有限的资源、能源重点满足决定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部门,以此来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制定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实行贸易、资本自由化,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石油危机后的经济低速增长时期,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发  相似文献   

7.
二次大战后,使得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系列技术引进、技术革新,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的?以及当时是怎样进行政策引导的?本文就此进行以下论述。 1.日本选择技术引进的理由战后的日本,为什么对成品、直接投资的引进采取了冷淡态度,而对技术引进很积极呢? 一是国际收支的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丢失了许多稳定的海外市场,并且一半的生产设备遭到了破坏,所以直至1960年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由此给整个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举世瞩目的。三十年前的一个由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而几乎使经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后进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后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的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日本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宏观经济管理,制定了能够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结构政策。本文试图根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日本产业结构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的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赵春明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启动器。一国要得到成功发展,就必须使自己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战后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等手段,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赶超欧美,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演变,来评价日本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经验,对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证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是比较成功的,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间接控制型的宏观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固定资本投资是以较大规模和较高速度日趋增长的。据统计,在1946~1991年度,日本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从775亿日元增加到1428916亿日元,45年间增加189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8.2%。其中,政府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6.9%,私人企业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18.8%。若从1960年算起,直到1989年为止,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在此期间增长26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以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日本固定资本实质投资额在29年间也增长9倍,年均增长率为8.3%。其中,政府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9%,私人企业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15.8%。对于如此巨额的固定资本投资,日本政府所实施的宏观管理对策是很有特色的。它既包括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日本的国情,分阶段地、灵活地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并运用“展望”、立法、行政指导及财政、金融、租税等政策工具,成功地推动了各项产业政策的有效展望,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的“赶超”与腾飞,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和实施经验,很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工业化也进入中期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正确选择和扶持主导产业以带动整个制造业全面发展。结合当前的实际,本文认为战后日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适时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以产业政策大力扶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造就的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战后的日本是从1950年开始引进外国技术的。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日本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我们也应看到,日本在50年代中期以前的引进初期,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 第一,政府对技术引进把关不严,致使一些危及日本民族工业的外国技术涌进国内,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如,当时日本的缝  相似文献   

16.
战后五六十年代日本产业结构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日本由政府提出、制定并推行了产业结构政策;并且,日本对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最为深入,采取的政策较为合理,实行的措施较为有效,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较大。“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第一个特点,是采取了以产业结构为目标并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作为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不断的调整、变革,成为战后日本宏观经济调节的突出特征。总地来看,战后日本产业结构政策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过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引进作为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手段,被产业经济学家视作后起国家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并在许多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是借助于技术引进发展经济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的国家,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日本的技术引进特点二次大战后,日本经过10年的经济恢复期。其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15年之高速发展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1960年的8.5%提高到1970年的11.80,8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这一赶超过程中,日本的技术引进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1、确立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政府在物价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政府之所以在物价控制方面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较早地建立并逐步完善物价宏观管理体制。日本物价宏观管理体制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一、建立和完善物价宏观管理组织系统日本现在的物价宏观管理组织体系,是在改革战后初期统制物价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1946年,日本为克服物价秩序混乱、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的质量如何是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因素,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要求,战后日本不仅十分重视普通学校教育,而且非常注重成人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可分为两类,即企业内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大力发展公共职业训练是战后日本加强劳动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保证今后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一大支柱。当前,日本由于与欧美的经济摩擦迭起,愈加感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它力图凭借其经济实力,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的争夺,以扩大商品和投资市场,确保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一)历史沿革与规模战后日本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其目的是掠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以经济手段实行对外扩张;其形式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五十年代初,日本便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