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保险市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100多年保险业发展史的香港,已迅速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发展快、密度大、业务广泛,是香港保险业的特点.早在10年前,香港就有保险公司5068家,就业人数近2.4万人.就63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每1000多人就有一家保险公司,密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保险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保障香港投保人的权益,保险业监理处负责对行业实行监察,并负责保险公司条例的执行.该条例不但规定了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和清偿能力,还授权保险业监督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干预保险公司的业务.  相似文献   

2.
一 香港变成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大约是从1970年开始的。从那时以来,香港的金融业出现迅猛的发展。 首先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目急剧增加。以1969年底与1978年10月1日相比较,持牌银行的分支机构从362家剧增至851家;注册接受存款公司从零剧增至234家;保险公司从  相似文献   

3.
4月下旬,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批派出机构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成立保险监管办公室。这标志着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职能将率先在我国最重要的三个保险市场落实到位。三地中上海市保监办首先挂牌。1992年,上海率先向外资保险机构开放。截至1999年底,上海市已有中外保险公司(含合资公司)16家,外资保险机构代表处47家,1999年上海市保费收入115.2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的8.27%。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保险市场。截至1999年底,全省共有中外保险公司8家,外资保险机构代表处22家,1999年广东省保费收入141.3…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95年1月22日,作为宁波市第二家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揭牌成立,从此,宁波保险市场的竞争翻开了新的一页。10年过去了,宁波的保险市场从独家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到了今天群雄逐鹿、狼烟四起的激烈竞争格局。太平洋寿险宁波分公司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风格,各项经营业绩在宁波众多保险企业中名列前茅。2004年,全公司共完成各项人身险保费收入为53882.7万元,  相似文献   

5.
王新 《发展》2008,(3):46-47
近年来,中国的保险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保险资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利用;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逐步提升,保险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随着保险监管力度的加大,保险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随着保险主体经营效益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保险产品的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保险业对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保险业的地位也逐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保险人才问题却越来越困扰着我国的民族保险业。目前,我国各类保险公司已经超过120家,其中90%是近10年成立的。同时从业人员也达到了220多万。而近5年来,保险业的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了1:4。但据统计,2003年,每10万人口拥有保险从业人员数量,美国为1357人,日本为331,香港为551人,台湾为619人,而中国内地只有110人。  相似文献   

6.
谢景文 《特区经济》1997,(11):21-22
<正>一、宁波与香港血缘相亲渊远流长 早在香港开埠之初,就有众多的宁波人辗转赴香港开拓创业。以邵逸夫、已故船王包玉刚及陈延骅为代表的海外“宁波帮”,更是联结宁波与香港的亲情纽带。现海外宁波人共有7.2万户,其中4.2万户居住在香港,他们之中除了一些工商企业家外,也不乏社会名流、科技专家和社团领袖。  相似文献   

7.
陆明祥 《开放导报》2002,(10):36-38
目前我国共有经营性保险公司40家,其中外资寿险和产险公司分别为13家和14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公司,其经营范围、经营地域,均受到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入WT0前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国内保险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保险监督政策进一步放宽,企业准入保险市场的门槛降低,保险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由原保险公司一方独奏,发展到中外保险、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保险咨询公司等多家合唱,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占领市场,扩大份额”是中资保险公司一致认为对付洋保险登陆的有效手段。国有人保公司在下力裁减正式员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全省1988年以前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7260家,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1035家,到目前为止只剩351家.浙江的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存续时间为2.7年.……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6,(5):25-26
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力量,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对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据最新统计,宁波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总数已经达到566人。其中创业人数为240人,工作人数为286人。宁波留学人员创办的独资与合资企业数量共有216家,2005年销售总额4亿多元,实现利税6145万元。然而,从调查的情况看,宁波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布局还是不尽合理,创业人员较少,工作人员较多,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涉外型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而且以流动  相似文献   

11.
相互制保险公司是符合保险最初理念的一种组织形式,无资本股份或股东,投保人兼具保险消费者和公司所有者两种身份。在日本发达的保险市场中,曾经半数以上的保险公司采用相互制的经营形式。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相互保险公司开始出现倒闭或转制的现象,致使相互制保险公司数量从1995年的18家锐减到现在的5家。日本相互制保险公司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融资的限制、公司内部管理决策的低效以及一些相互制保险公司的陆续破产。结合日本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对中国国情的具体分析,可推定相互制保险公司在我国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以后,潜力巨大且远未成熟的中国保险市场一直吸引着众多外资的目光。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境内经营的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已达到25家,经营机构30余家,数量远远超过中资保险公司,另有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了200余个代表处。那么,如此庞大的外资军团,究竟给中国保险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除了刚获准在中国开展或扩大业务的8家外资保险公司外,我国有19家外资公司共27个经营机构,3家外资公司在筹建之中,另有100多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建立了200余个代表处,多家公司继续在择机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保险市场的圩放步骤将承诺以下事项:准入原则——中国将按照审慎原则,而非经济需求测试指标进行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审批;外资寿险公司则  相似文献   

14.
一、澳门律师制度的历史沿革。澳门的律师制度由来已久,但律师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60年代末期,澳门共有律师7人,1992年共有律师55人,其中土著葡萄牙人11人。到了1994年律师人数已超过60人,但仍无一人为澳门的中国籍人士。长期以来,澳门律师制度受葡萄牙海外地方司法组织法的规范,实行由法院办理律师执业注册的制度。直至1 991年5月6日,澳门护理总督韦高信核准颁布《澳门律师通则》,才首次建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允许保险公司设立子公司以来,我国保险集团的发展时间已有八年。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共有的七家保险集团公司和一家保险控股公司,既包括人保、人寿等国有保险集团,也有平安、太平洋等股份制保险集团。从业务规模上看,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保险集团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5937亿元,约占保险市场整体规模的74%。可见,保险集团是保险市场的主要力量,引领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P股浮沉录     
何顺文 《新财经》2003,(5):98-100
自中国政府于1 992年开始准许企业到海外上市,已有超过1 00间在境外股票交易所挂牌,其中多数选择香港。但多年来,香港投资者只能选择国企H股或红筹股(在港注册及上市的国企)。2001年,这种形势开始大大改变。从2000年至2002年年底,共有39间大陆民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同期,只有20间国企及6间红筹企业在港上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外资保险公司争相人市,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5,(15):51-51
“今年以来,北京保险市场几乎每月新增两家公司”,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说。仅仅6月,就有两家保险公司在北京开业。就在一年多前,北京还只有十几家保险公司,而到今年7月初,却已经有了35家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险业作为其金融业的重要支柱,在其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贷款和投资机构的作用。目前,日本正日益成为世界超级保险大国之一。一、日本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原因日本的保险业,分为损害保险和人寿保险两大类。目前,日本共有保险公司45家其中损害保险公司22家,人寿保险公司23家;全日本保险从业人数达18万余人,还有各种形式的代理人员近50万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从1999年新浪在纳斯达克挂牌开始,网易、搜狐、携程、盛大紧跟着一路狂奔,到最后那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或明或暗地尾随而去……这是民众印象里的海外上市潮。这种印象用具体数据来说更加惊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资企业通过买壳等方式开始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抛头露面。到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仅为48家,筹资金额才70亿美元左右;2004年,情势变化,海外上市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总量比2003年增长75%,达84家,筹资金额111.51亿美元。仅香港券市,2004年全年共有44家内地企业上市,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