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属于金融资产,但两者的划分标准在准则中没有具体化,且会计核算的不同对利润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很可能会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就两者划分来进行盈余管理。解决金融资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问题,对实现财务报表的客观、公允和真实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杰  王菊仙 《会计之友》2012,(26):24-26
以往研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分析主要关注价值相关性等方面。文章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盈余管理角度看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如何为企业提供盈余管理机会。本研究有助于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参与者了解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注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便作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按金融工具属性进行了分类,各类金融资产在具体会计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针对各类金融资产从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露 《财会通讯》2013,(10):46-48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分类对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把大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隐藏在所有者权益中,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当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整体上升或者企业非投资性业务利润较高时,管理层更可能采取激进的分类方法,持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积极因素的存在能够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管理层持股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层平滑收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融工具准则分析企业盈余管理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是否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国内会计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美的收购小天鹅案例,研究分析企业是否可能通过金融资产分类的选择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IFRS9和CAS22的具体差异为研究起点,以上市公司金融工具分类现状为重点,以IFRS9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为落脚点,从金融资产的持有种类、资产结构、收益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IFRS9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的严重缺陷,尤其是在实务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不明确。金融资产分类标准的不明确使得企业存在利用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本文以“两面针”公司为例对金融资产分类以及其后续计量中“利润堰塞湖”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完善金融资产的分类、后续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7年至2009年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报告亏损的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扭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会选择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达到扭亏目的,但不存在利用计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大洗澡"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核算的实际情况,对其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的严重缺陷,尤其是在实务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不明确。金融资产分类标准的不明确使得企业存在利用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本文以两面针公司为例对金融资产分类以及其后续计量中利润堰塞湖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完善金融资产的分类、后续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07年至2009年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报告亏损的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扭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会选择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达到扭亏目的,但不存在利用计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大洗澡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类金融资产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几个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说明了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将导致不同的计量结果,以更深入地研究金融资产的分类原则与计量。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年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背景,选择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14年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数据,从会计准则变迁的视角,通过对比分析CAS30准则修订前后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相关信息,考察管理者持有意图、盈余管理动机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影响。研究发现:CAS30准则的修订促使上市公司遵循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标准,管理层按照持有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分类的意愿更强,表明会计准则变迁对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初始分类进行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初步实现了准则修订的制度预期。  相似文献   

15.
正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在稳定物价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前,随着新准则实施的进程不断加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以及投资者对财务信息,尤其是对盈余管理的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等相关问题是当前会计学界的研究热点,尤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更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实务中,由于金融资产分类标准的不明确,给了企业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重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文章以"中粮地产"为例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利润堰塞湖"效应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金融资产分类及后续计量的建议,以期改进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上海贝岭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比较分析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公告公布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为评判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以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的财务数据,在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变量以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普遍,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准则的实施大大压缩了原有的盈余管理空间,主要表现在限制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企业合并业务的规范、关联方定义的扩展、存货计价方式的变化、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加等方面。由于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既制约又利用的关系,新准则也不免为企业提供了一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并主要存在于长期资产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普遍使用、更加灵活的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方面。企业盈余管理空间在新准则下消大于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