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和传承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时期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节日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热爱生活的精彩画面。幼儿园开展多样化园本节庆活动,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促进家园有效互动,让传统节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美德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节日的经济蕴涵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中。宋代节日经济中,节日经济消费的全民化、节日经济交换的规模化、节日演进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在宋代的节日民俗词中都有着广泛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节日的经济蕴涵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中.宋代节日经济中,节日经济消费的全民化、节日经济交换的规模化、节日演进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在宋代的节日民俗词中都有着广泛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节日的经济蕴涵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中.宋代节日经济中.节日经济消费的全民化、节日经济交换的规模化、节日演进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在宋代的节日民俗词中都有着广泛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不少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旅游现象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不难发现,很多旅游动机都缘于文化动机(学习和探讨文化、历史、艺术、风俗等)。因此,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浅谈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在当今已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是刺激视觉最活跃的因素,它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传达企业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本文从消费群体的性别、年龄和性格;民族、宗教和风俗文化习惯;市场销售策略等不同角度浅析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阴历年与美国圣诞节尽管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它们在自己的国家都是非常盛大的节日,承载着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气,且其实质都是人们在节日期间,放假娱乐、庆祝节日、亲人家人团聚等。不论看上去节日庆祝的形式多么不同,生活中人类真实的美好愿望其实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0.
向王节是长阳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祭祀向王为主要民俗活动。文章拟从向王节的形成、节日功能的演变和当代意义分析向王节的文化变迁,彰显了传承与发展这一节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环境、风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其对英语习语形成的巨大影响和怎样应用直译、意译、套用、注释等方法翻译英语习语,以达到更好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贵州读图     
布依族的节日文化是由原始宗教逐渐演化并发展形成的、以节日祭祀为主的一种民族习俗。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约有八十余个之多,这些节日源于古代的农业祭祀,如祭土地神祈盼种子发芽作物生长旺盛,祭山神祈求消殃禳灾,  相似文献   

13.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但现在有许多人认为现在的春节缺少传统文化,年味太淡,春节正在成为除“十一”以外的第二个可以用来休息、娱乐或者旅游的长假。能够与春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搭上边的,只剩下一顿没有差异的年夜饭和形式上的走亲访友,有不少青年人热衷过各种“洋年”、“洋节”。试图从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分析我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春节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内化民族的心结,我们享受春节,就是集中体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对这一特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智慧》2001,(21)
老顾客一个都不能少 在美国,感恩节时许多超市都会推出促销活动,例如,顾客在节日前一周消费达一定额度,便会获赠一只火鸡。 美国一家小型超市“绿丘”却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有些顾客平时不到店里消费,感恩节前为了得到火鸡,才突然大量购物,节日过后又把商店给忘了。相较之下,有些顾容则是常常到店里消费。如果这两种顾客都一样得到一只免费火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思维的混沌性和西方文化中思维的逻辑性是导致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地域性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的不同,决定中西建筑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同时又反映文化。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风俗和文化渊源,汉英两种语言尤其是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习语时,要建立"文化语言观",既考虑语言,又考虑文化,并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习语互译,力图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每个国家都有以人名称呼他人的习惯,俄罗斯人名承栽着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信仰等文化信息,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人名称谓方式和称谓习惯,有助于促进相互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古镇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古镇旅游可以使人们了解我国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陶辛水韵的旅游产品开发,并对体验产品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使陶辛水韵的旅游开发在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基础上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迥乎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存在很大差异。传统节庆活动是集中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本文通过对中西"情人节"活动的比较,来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古镇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古镇旅游可以使人们了解我国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陶辛水韵的旅游产品开发,并对体验产品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使陶辛水韵的旅游开发在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基础上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