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体现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特征,提出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组织模式,在对这种组织模式的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系统构建了这一组织体系,并分析了这种组织模式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效力,最后从战略联盟、合作模式及环境创造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组织运行的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体现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特征,提出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组织模式,在对这种组织模式的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系统构建了这一组织体系,并分析了这种组织模式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效力,最后从战略联盟、合作模式及环境创造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组织运行的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是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耦合的思路出发,明确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内涵,并从内涵、过程与属性契合的新视角,提出基于本源、本体和本旨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新思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三维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管理投入及其绩效反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知识管理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的人才、组织和知识三大投入要素,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投入绩效形成的反哺过程模型,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生产的本质,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投入绩效形成的知识再投资机制和知识空间变换机理,并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对人才素质提升、组织优化和知识库扩充的三大绩效,为企业科学实施知识管理投入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技术路线图是一种具有柔性化及动态特征的管理工具,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文章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并对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流程和关键任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绘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方法和范式。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涵义,剖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协同管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3种模式,即自办产业模式、产学合作模式和创新网络模式;最后,探讨了基于协同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策略,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成功转移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基层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服务错位、利益机制缺失是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发性障碍因素。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一个多主体合作博弈的过程,表现为各合作主体通过科技成果收益来满足各方利益追求。在分析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激励机制、合作管理、投入力度、市场环境以及分配制度的创新策略,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引导成果转化双方通过知识学习与共享,对实现技术协同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一书系统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形成机理与过程,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为相关绩效评价工具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我国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实践具有启发与指导意义。该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温琳  陈光华 《技术经济》2016,(10):59-65
基于双元组织理论,梳理了领导双元、结构双元和情境双元的机制,并以美国清洁能源计划为案例,分析了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元协调机制。指出:高校、科研院所应构建双元型组织,通过选拔能够协调整合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导人员、设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部门、营造适应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等,促进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能够有效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分析科技成果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高校科技成果的类型、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驱动。基于此,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模式,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略的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登科  陈华  祝琴 《技术经济》2012,31(2):15-19
在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分为人才维、组织维和知识维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本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黑龙江省12家大中型企业为样本,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较为科学的评价结果,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优越性,指出指标权重的敏感性分析是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粗糙集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超 《技术经济》2008,27(2):31-34
风险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新成果转化项目的风险强度进行识别是进行成果转化的前提,也是转化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利用粗糙集技术对已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风险信息进行了分析,找到其中有意义的依赖关系,实现了以较少的指标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测度,简化了风险强度识别程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科技成果评价往往凝聚着对知识生产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科学及其所处环境的改变,在科学系统内部,知识生产方式出现重大变革,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从学科知识生产主导转向社会知识生产主导的趋势,且在共时性上呈现多种知识生产模式并存的特征;在空间上则显示出从学术空间到社会空间的重大变化,知识的价值边界被极大拓展。知识生产在时空维度上转变形成的一系列外在推力要求改变当前科技成果评价范式:在价值取向上指向社会效益综合标准;在评价机制上趋向利益相关者卷入的立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指向创新—服务贡献度;在评价对象上,要求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新科技成果表征形式纳入到评价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技术转移服务组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服务组织是一个新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化,加速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当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专业性、知识性投入取代资本或劳务投入的集风险性和知识产品提供为主的特点,其运作模式是多种模式和机制并存,关键是要符合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能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其未来发展将是以建立公司制、市场化为主,以盈利性为目标的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等各种要素之间的耦合和相互作用的程度来选取。现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一个综述,旨在为国内技术转移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夏晗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3):145-152
创业团队知识多样性和社会关系网络会对科技型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成长。基于已有的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主要是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的研究结论,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知识异质性和社会关系网络异质性对新创科技型企业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创新氛围和社会关系网络质量在新创科技型企业资源整合及利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河南省304家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受到创新氛围的负向调节和社会关系网络质量的正向调节;创业团队社会关系网络异质性正向影响创业绩效,并受到创新氛围和社会关系网络质量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2—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区域层面的工业企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OLS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水平对工业企业两阶段创新的作用。结果发现:①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水平对区域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在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均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水平的交互作用,这一交互作用削弱了两者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促进作用;③知识产权保护、经济水平对工业企业技术研发阶段的影响强度大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④基于我国各地区当前经济水平,大部分区域仍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进一步促进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效率分为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阶段,采用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引入技术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倒“U”型关系,上游地区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U”型关系;②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上游地区的成果转化率随着环境规制水平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③黄河流域和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双重门槛效应,其中,中游地区通过单一门槛检验,上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而黄河流域和上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单一门槛效应,其中,中下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的黑箱,基于中石化智能化转型案例与文献分析,从认知逻辑与行为逻辑双视角,提出信息化战略认知与信息化建设行为分别通过知识偏好、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设。结合逐步回归法与Bootstrap法综合验证了其完全中介效应的存在,并通过调节作用检验证实了技术人才丰富的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行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一方面证实了结论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制造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技术要求的制造企业,需重视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形成知识偏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下,新的组织现象和组织形式不断涌现,有必要通过对新组织形成的动因、遵循的基本导向、新组织的各种形式等问题综合剖析以揭示新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其本质。国内外近50年来关于新组织的研究提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技术变革、认知转变和企业应变催生了新组织的出现;新组织的形成遵循知识创造、协作创新和角色重构三个基本导向;新组织形式的“相对新颖性”包括新结构、新主体、新形态和新要素四个方面,构成新组织的“四维”形式。新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本质上是由技术变革引发组织形式变化,进而导致组织能力提高形成的。对比科层组织与新组织的组织范式以及各种形式发现,利用新组织形式的多样、灵活、非理性特征对科层制组织架构进行适时调整,是科层组织演化、避免科层陷阱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