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伟民 《魅力中国》2010,(15):56-56
在快速经济增长和现代社会中“90”后普遍是吃快餐长大的一代,“90后”大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而高校对于“90后”新生该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等问题。本文就“90后”的成长环境和其自身特点入手,以“90后”新生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我校实际,浅谈高职院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经济》2002,(12):18-21
在新的世纪,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体制市场化和社会开放化的发展趋势,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三化”战略,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明智决策。但我们知道,不仅“三化”之间不是孤立的,必须整体推进,而且“三化”还必须与相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实施“三化”战略有三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三化”的协同性问题,协同性决定了它的成效性;二是“三化”与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双三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后“三化”为前“三化”技术、制度与社会整体的保障;三是双“三化…  相似文献   

3.
人物     
“房地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如果不解决居者有其所的话,会产生社会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房地产业在中国20年内仍然是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城乡资源的不对称流通造成的。“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中。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按劳分配”、“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有了长久迅猛的发展。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其所能、得其该得。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不同,“先富”和“后富”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到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8.远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的扩大逐渐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仇富”心理日渐显露,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樊海荣 《中国经贸》2013,(24):37-38
保险业的主要责任是担风险,其主要功能是组织经济补偿,因此保险业要围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开展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真真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5,(3):12-12
“两会”召开之前,就人民群众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与人民网从1月26日起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截至2月28日,1万余名网友踊跃投票,从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教科文领域的40个问题中选出了大家关注的10个问题。这十个问题依次是:  相似文献   

8.
赵伟 《浙江经济》2011,(21):32-32
post一词或许是当代学人们用以描述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演化状态时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英文“前缀”,这个词在汉语中译作“后”,于是我们有了“后现代”、“后冷战”等说法。时下,国内各色人等谈及经济问题时用得最多的话语,也与这个词扯上了关系,这便是“后危机”。  相似文献   

9.
人类经济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其生产力中的主要决定因素也经历了人力、土地和资本三个阶段。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表明,知识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从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过程,并指出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将推动对经济的统计权,在”知识经济“中,  相似文献   

10.
《特区经济》1993,(7):17-19
“平均主义”阴魂不散,“分配不公”陋容依在。这不仅是个敏感的经济问题,也是个牵涉面极广的社会问题。作为改革“排头兵”的深圳特区,当务之急是:尽快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体制,以扫清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区》2004,(2):10-13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融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井艳荣  刘磊 《特区经济》2004,(9):159-160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当时他称其为“知识工作者”。他认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劳动力,取而代之的将是“知识”,所谓“知识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4.
“小政府、大社会”(或称“大社会、小政府”),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系统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试验,作为新的社会经济系统观,其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作为新的经济政治体制,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起,首先在海南经济特区进行了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历史已表明,“小政府、大社会”这种经济系统观,反映了市场经济社会下,“政府”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规律;实践也已证明:建立“小政府、大社会”这种经济政治新体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海南建省办…  相似文献   

15.
曹世友 《魅力中国》2011,(7):340-340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强调了社会及生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要从单一追求“GDP”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对于小城镇来说,以往的城镇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反思“唯GDP”,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码需要两个基础性的条件,一是发达经济,二是社会公正。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极不协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严重的社会不公。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思想:一是强调社会建设是全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注重于从农村内部去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四句话: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当前我国“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局限在农村内部作文章,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必须把“三农”问题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去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急剧萎缩。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几十个行业,如果房地产出现大的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个“政策市场”,其走势和政策息息相关。假如目前疲软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进一步萧条,届时政府的“救市王牌”到底有几张,会亮出多少,会产生什么具体的影响,是每个专业人士必然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多地少和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造成“三农”主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引导农民非农化充分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