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从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五个特点:计划经济覆盖率低,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比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重视发展和开放,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采取渐进方式;接着重点讨论了收入差距拉大和个人财产的高速积累与分化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1995,(6)
<正> 资深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日前在海口就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发表了个人看法。 杨启先介绍说,为什么在几乎过去所有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效都不大,而只有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推动中国经济最近12年增长的基本动力,可谓来自三大改革红利:一是低成本劳动力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把中国塑造成世界工厂;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在世界市场得以变现,并不可逆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三是以银行改革为主的金融改革,使中国的金融体系从可能引致经济崩溃的风险源,转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6.
董辅礽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理论实践方面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对中国经济学家来说,既令人烦恼又使人兴奋的是,他们面临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与经济;他最早提出并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中国经济学家探索解决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深的经济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7.
夏斌 《发展研究》2013,(3):4-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快中国经济改革。本文从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准确把脉,并分析了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并设计了改革的原则、时间和组织形式,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经济学与中国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敬琏 《经济研究》2004,39(2):8-16
本文回顾了中国经济学家伴随中国改革成长的历程 ,历数诸多为中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 ,进行过艰苦的理论和思想探索的经济学家 ;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经济学家通过对于现代经济科学认识的深化 ,在改革的重大关头和事件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改革的深入 ,对于经济科学的要求愈来愈高 ,经济学的新课题层出不穷。因此 ,本文提出亟需加快我国经济科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中国的改革升级,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张,借此中国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下十分紧迫的事情,并借此形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既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措施.本文的撰写背景即是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具体分为四大块,即: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产生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伍装 《经济经纬》2005,(1):18-20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2年6月16日到17日在京召开。专家学者们认为,在内外经济环境交互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但是,中国政府可以采取恰当手段合理平滑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过程,保持适度增长率。短期内"稳增长"和长期的结构改革要考虑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中国要完成结构转型有三点法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的市场引导下的改革;广义恩格尔定律,即人类需求结构会牵引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偏好相似假说。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短期内的"稳增长"主要是稳投资。中长期,中国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结构问题:通过实体经济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消费水平;进行广义的价格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换代;与其他国家合作,避免全球经济出现过度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并与东欧及前苏联的经济改革经验相比较,得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文章主要是对中国与东欧及前苏联改革经验的比较进行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卓元、胡家勇、刘学敏教授的新作《论中国所有制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出发,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所有制改革,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前景。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首先指出,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条主线。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总的来说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所有制形式和结构,它们是该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成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二是经济运行方式和机制,展示该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怎样具体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前些时笔者参加部分省市决策咨询网络年会,有幸拜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吴教授就改革、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讲了自己的意见.现整理于后,以飨读者.范:吴先生,先请您从总体上谈谈我国的经济改革.吴:过去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绩众说纷纭.一种很有影响的看法是,成功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渐进主义”的改革战略.我认为,这种判断并不符合中国实际,中国改革在前期取得很大成绩主要是采取了一种“体制外先行”的改革战略,也可以称为“增量改革”的战略.就是说在计划体制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讨论了改革与危机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及主要设想.第三部分讨论了三个金融机构改革基础性问题:(1)认为前30年的金融改革是以略滞后于经济改革为目标的,这为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成功争取了时间,并减轻了压力.今后的改革应略微超前于经济改革.使金融发挥引导作用.(2)认为金融业在过去30年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承担了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本;二是过去30年的大规模建设,大多由金融业提供.为中国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3)讨论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市场的规模与金融机构的数量与一个经济体的规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  姜柳 《经济与管理》2007,21(4):72-77
在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量被动增加,进而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问题.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是服从于经济总量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建立金融体系框架,发展金融规模;那么,新一轮金融改革则是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展开,重点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来改革将从四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推进,即:放松金融管制,让市场在金融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构建开放型金融体制以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弥补市场失灵,在公共品融资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上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围绕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这两个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构建了两个综合指标:经济改革指标和人力资本指标,并将这两个指标引入到常规的生产函数得到一个修正后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数据进行协整分析,探讨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解释作用。文章最终得出了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均衡等式,发现经济改革和人力资本均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且特别地,经济改革的作用更为显著和强劲。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单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GARCH和TARCH-M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长期增长水平的影响.得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风险;中国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减损效应,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与Stilianos et al.(2004)的分析结论相一致,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在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对称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9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金融危机下中日经济比较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9会议室举行,林岗副校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