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在预算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是属于最高一档,199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措施并未改变财政分权的基本格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占到本地GDP的21-22 %,人均财政支出的省均值已经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3.7倍,全部预算内支出的3/4是由地方政府花掉的.如果还讲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还努力要中央多转移一些资源给地方,还强调地方政府财权不够,那么这至少是超越了客观可行性.从1996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行政开支总额上升了2.92倍.地方政府行政开支过大、上升过快,恰恰是借助于"预算外"这种较"软"的预算约束条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性支出,增加能够使农民直接获益的财政支出比例,大规模压缩财政供养人员,防止行政支出类经费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分税制以来,财权向上集中,事权不断下移.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地方政府将资金缺口诉求干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也就成为地方政府权衡之下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发展时以江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首先要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制度;其次要改变目前各级政府的人事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1.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问题。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权层层上缴,事权层层下放,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而其事权范围并没有缩小,面对义务教育、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商品的提供,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及县以下基层政府缺少相应的资金保障。同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缩小而事权范围扩大,因此地方政府想到了以地生财,产生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虽然实现了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业绩,但是"土地财政"也产生了负外部效应,使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地方政府"届际"之间的不公平等问题,影响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因此要消除"土地财政"负外部效应,使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对等,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土地出让金逐年征收;逐年制定征用农地和批租的指标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楼市危机与“土地财政”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以来,我国十几个地方政府先后推出了拯救楼市的方案,中央政府先是默认继而肯定,最后财政部和央行联手打出"救市""组合拳".政府联合"救市"的背后折射出了地方政府巨大的"土地财政"利益,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倚重"土地财政"模式的危机.危机也是转机.通过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地方财权结构,构建"税收财政"模式,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可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是中国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我国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事权上存在着过多的重叠,权利与义务,收入与支出不清晰,矛盾频频出现.本文阐述了中国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权上的动态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8.
集权与分权的抉择—改革开放30年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反映出财政分权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财政集权的趋势;当前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导致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不当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造成了我国财政纵向不平衡较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税收控制度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优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适当的分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基层财政解困: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发  周琛影 《经济学家》2007,(1):111-117
基层财政困难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财政陷入困境的最直接根源是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财政体制变迁不能局限于边际微调,须考虑政府财政级次问题.本文提出推行"省管县"体制与撤消乡镇级政府两项改革,将政府层级由五级简化为三级,对应形成三级财政.并以这三级财政为架构,重新设计财政体制,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以推动基层财政彻底解困.  相似文献   

10.
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职责的履行依托于财政的支撑,职责和财政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明确界定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通过对加拿大地方政府财政事权支出、收入构成、特征、问题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显现政府职责和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以期对我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治理和财政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央与地方财权财力纵向配置中需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合意性的衡量标尺是为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职能提供充足、均衡、持久的财力支持,而这又与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密切相关。本文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置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框架内,选取相关指标探析分税制对地方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程度,阐释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多种约束条件,设计7个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不同收入板块的路径依赖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的政策激励约束效应,并基于"营改增"全面推进对中央和地方税种变化的影响分析,提出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夏普三原则",日本对三级政府间的职责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在财权划分上,日本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划分以税源划分为基础,由法律规定,按税种划分国税和地税.日本地方住民税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激励相容机制,具有完善法律依据且规模巨大的日本地方交付税对平衡地区间财力、确保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论文基于日本的财政分权实践经验,就化解我国县乡财政困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1.深化分税制改革,实现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分税制改革引致的财政赤字催生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土地财政,必须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深化分税制改革,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如通过适当调整税种归属、税收划分比例来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划分。另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通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性的分权化趋势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支出份额的增加,而地方政府的征税权(或自有收入份额)并没有增加的趋势,政府间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减弱的迹象.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或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这种政府间关系的格局之所以形成,原因在于其可以形成上下级政府间有效的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解决中国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改革方向,主要不是大幅增强地方的税收权.而是要通过改革地方人事制度,以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省以下财政分权被认为能够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造成的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福建省自2002年进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这为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先期经验。通过分析改革后福建省各级财政发展的基本状况,得出省以下财政分权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也难以解决我国的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差异问题。省以下财政体制在当前条件下走向财政分权并不成熟,未来改革方向应以适当提高省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主,以分收入代替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财政体制创新的原则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赋予地方政府独立承担财政责任的权力由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样渗透于财政体制中,目前财权绝大部分仍然集中于中央,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也难以适应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以及各地纷繁复杂、差异较大的社会经济现实。分税制以后的地方政府,可以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由于实行了分税,但却没有真正实行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收入权力,无权决定当地的税负,所有税种的开征均由中央直接控制,这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但也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向制度外发展、寻求制度外资源,这是地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地方政府投资体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落实地方投资自主权。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权进行更合理的划分,使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对地方政府而言,只有财权和事权相一致,地方政府才真正拥有投资自主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使之能与分税制的中央、地方分权状况相匹配,更好地保证地方政府的投资财力。尤其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规范的转移支付不仅能减轻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也能保证地方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和连续性。2.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监督,抑制投资冲动。(1)地方政府应合理界定投资职能与范围。2004年颁布的《…  相似文献   

18.
正"营改增"的继续推进,将涉及寻找新的地方主体税种,重新布局地方税体系,以及调整地方和中央之间财政分成比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营改增"为契机,重塑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思路应涉及以下内容:1.尽可能细化事权范围、支出责任,并与财权、财力配置相适应。如应尽可能列举各级政府的全部事权范围,相应明确支出责任,并配置相应的财权与财力,对于长期性项目和跨区域项目,则应明确相关政府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对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体现了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现行财政分权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需要通过确立合理的原则和目标,深化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财政分权模式。构建和谐财政分权体制,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规范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