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显现出了很多不足。而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其成功的运作推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借鉴其成功经验,推进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必将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以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主,村镇银行成立后,面临许多困难,在很多方面无法实现与其竞争。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金融已经有相当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形式共同组成。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商业性保险公司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其他金融形式机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贷机构、民间金融形式等。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政策性银行逐步转型的方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在转型过程中的职能定位非常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撑,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发育很不健全,为此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张红兵  李炜  张寅 《会计之友》2012,(29):69-71
村镇银行的建立改善了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金融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增加了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和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指导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河北省村镇银行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旨在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农村、农业的金融服务。文中着眼于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通过分析村镇银行市场准入的特殊性以及村镇银行准入的现状,剖析了村镇银行准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银行,是新形势下为农业发展而组建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在满足区域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方面,促进金融服务合作模式革新,营造农村金融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不佳,成为影响农村合作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积极探析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建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共生体系,使农村金融组织实现和谐共生,成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一)共生单元缺位现象严重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为农村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这些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定位不清,加之政府管制较为严格,使其服务于新农村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1.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太窄,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充分给予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以支持,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和农村经济体融资难。可以说,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使得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全国金融体系最薄弱的一环。为此,必须破解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难题,使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战略结构性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很好的改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从温州的实践看,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其内部控制体系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不少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村镇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金融服务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供给短缺,农民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强农村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城乡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强盛的根本,国家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规,同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也备受社会的关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已然呈现出了不同的格局,然而关注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改革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农村金融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其独有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为了农村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建设独具特色。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发展的过程逐渐了暴露出诸多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关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十分重要,本文从国家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三农"思想和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针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对策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建立一个层级完善、兼顾商业性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关乎于八亿多农民利益与权益,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改革,农村金融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共存格局,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农村经济的重要使命,是今后要重点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安排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关系农村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结构调整中金融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成为农村资金流失的重要通道;二是农村资金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结构调整主体贷款难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三是农村贷款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障碍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风险;五是龙头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过分依赖银行信用社的间接融资;六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体系是指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工具的总称,它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零乱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其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突出。同时,在不断的探索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这也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当前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共同发展的新体系,各金融主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实施以来,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与此同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吸储难、结算难、内控弱、人才缺、环境差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构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机制,对于扩大农村金融的有效覆盖,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潜在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媒介、融通和连接投资储蓄的桥梁,是有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构建一个功能完备、高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存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体系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的核心,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遵循"机构观",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功能缺失、金融产品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功能观"视角探究了农村金融体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基于金融"功能观"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