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提示: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由原来的5.25%降为4.75%,这成为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此举立即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联储会此举,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指市场普遍预测联储会将减息,尤其是联储会在8月17日,罕见地在两次利率会议之间将贴现率下调  相似文献   

2.
世界     
焦点西方央行联手降息10月8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以及其他几家央行进行史无前例紧急协同减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美联储宣布减息50个基点至1.5%,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  相似文献   

3.
美联储减息举措既可以缓解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改变投资者关于美国经济走向的预期,又可以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为什么减息50个基点而不是25个基点呢?减息25个基点固然可以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但难以扭转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可能放慢的担心,甚至有可能助长市场连续降息的预期,使得美  相似文献   

4.
由于去年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开局不利,截至至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5.25%降低到2.25%,一共降低300个基点,此次大幅降息已默认了美国经济正趋于衰退,而美联储的降息和美国政府的大规模注资以挽救逐渐走下坡路的美国经济,却需要全球经济为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文首先对美联储降息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降息对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面孔     
person 《市场周刊》2008,(12):6-6
格林斯潘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近日在国会就金融危机作证时,承认他过去抗拒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并一再减息,助涨房市泡沫化,最后房市崩溃拖垮了信贷市场,有部份的过错。格林斯潘对美国信贷市场的崩溃感到震惊,并且预测金融危机将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08,(3):27
阅读:《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刊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徐斌的文章说,如市场所料,美联储终于减息75个基点救市。如果形势恶化,美联储将继续减息。问题是中国怎么办?中国央行一直采取准联系汇率政策,同时辅以中美利差货币政策,外加市场对冲手段回笼基础货币。中国央行天真地以为,就算人民币币值低估,中国通过利差就可以憋死美元套利资金。没想到美元资金进来不一定非存银行买债券不可,它们买房子、工厂以及股票,买得不亦乐乎,最后搞得央行里面外汇储备堆积如山,而商业银行手里全是央票,2007年通胀形势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2001,(5)
2001年4月18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降低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目标0.5%至4.5%,是6年多以来的最低点。具象征意义的贴现率也同时降低0.5%至4%。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4次降低利率,共降低利率2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第2次在两次例会之间突然降息,上一次是1月3日。原本预期美联储会在5月15日的集会上再次降息,此次提前1个月降息,市场颇为意外。美联储此次降息后,5月15日例会上降息的可能性极微。美联储宣布降低利率以后。美洲银行、JP 摩根曼哈顿以及其他美国大银行均将其优惠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7.5%。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18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降低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目标0.5%至4.5%,是6年多以来的最低点。具象征意义的贴现率也同时降低0.5%至4%。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4次降低利率,共降低利率2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第2次在两次例会之间突然降息,上一次是1月3日。原本预期美联储会在5月15日的集会上再次降息,此次提前1个月降息,市场颇为意外。美联储此次降息后,5月15日例会上降息的可能性极微。美联储宣布降低利率以后。美洲银行、JP 摩根曼哈顿以及其他美国大银行均将其优惠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7.5%。  相似文献   

9.
胡祖六 《新财富》2003,(8):28-29
不出所料,美联储又将联邦基金利率削减了25个基点,至1%,加上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欧元一路走挺,给欧洲中央银行(ECB)提供了减息的天赐良机。虽然欧元区短期利率亦已降至2%的历史低点,但很多迹象表明ECB还会降息。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的状态与走势始终以美国经济为焦点,其中既有对美联储利率调控的关注,也有对美元汇率波动的争论,更有对美股尤其是高科技股下滑的忧虑.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减速,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4.2%下调至3.4%,其中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为1.7%.尤其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处于近年较为稳定向上阶段,而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人们更为关注美国经济的走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周世一 《新财富》2007,(11):34-36
8月以来,在次债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流动性有紧缩的迹象。但投资者出于回避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需求,流入商品市场的资金反而增加。在美联储降低基准利率50基点之后,预期欧元区将结束加息周期,并可能在年内进入减息周期,英国因为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导致流动性紧缩严重,预期年内至少减息一次。主要经济体进入减息周期将进一步增加全球的流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学文 《商》2012,(17):117-117
2012年9月,美联储终于推出了外界期待已久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伯南克表示,美国经济虽还在以温和速度持续增长,但增速仍达不到能降低失业率的程度,为降低持续高达8%的失业率,美联储决定采取货币宽松新措施,直至美国失业率降低到合理水平。早在2011年8月的全球央行与经济学家年会  相似文献   

13.
张国云 《大经贸》2001,(8):78-82
近日美联储等不到下个例会的表决日子,出人意料地提前降息,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的第六次降息行动,把利率降到了1994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表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下滑深感担忧.美联储面对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股市高台跳水,经济逐步衰退,哀叹道:美国经济已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疲软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万月 《国际商务财会》2024,(5):90-92+97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暂停加息,将利率维持在5.25%~5.5%之间不变。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美联储第三次暂停加息。至此,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结束。本轮美联储共加息11次,累计加息达525个基点。而这一系列的美联储政策变化,深刻影响着中资企业境外融资直接成本,影响着商业银行中资美元债发行承销业务。因此,文章重点研究中资美元债的定义与发行方式、发行市场趋势分析,并结合2024年可能结束的美联储加息周期背景,提出了商业银行下一步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曦 《消费导刊》2014,(9):91-92
在当今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国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近五年来美联储启动四轮QE的背景,全面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的充分性与必要性,预估了美国QE退出对中国经济可能会产生的冲击与契机。而面对美国退出QE对我国经济与金融会产生的影响,我国政府也应积极应对,及时采取各项政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6.
繁荣的真相     
《浙商》2008,(5):31-31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人们才意识到近几年来美国经济增长不过是建立在信贷消费基础上的一种癫狂而已。目前各大银行迫切想将过去一笔勾销。花旗、美林及各大金融机构大量减记它们的银行不良资产,并想借此迅速忘记伤痛。而它们的劣迹已使华尔街投资者损失了上千亿美元,又促使亚洲及欧洲股市纷纷暴跌。暴跌随着美联储宣布减息75个基点而嘎然止住,  相似文献   

17.
陶冬 《商界》2008,(11):104-104
看到一个人聚精会神地试图用一根绳子推动眼前的物体时,我们会笑他蠢。当看到各国央行做同一个动作时,我们不禁为世界金融体制捏一把汗。 10月8日,西方6大央行联手减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调低本国的政策利率。这是史无前例的全球同步减息,其背后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央行行动中隐隐约约透露出罕见的政策无力感。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1)
<正>一、美联储加息(一)美联储加息近况美国联邦储备局在去年12月份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这次美国加息是自2006年以来正式开始加息,结束零利率政策,使得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25%-0.50%之间。也是从此时起,美联储决定于今年持续加息。在去年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将加息4次,但是在今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0%不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美国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回顾美联储的独立性问题,继而引发出对提高中央银行政策透明度,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思考。虽然,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非常必要,但是对中央银行行动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明显复苏,美联储转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状况与美国不完全同步,因此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对这些国家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使得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但是,由于中国在发展阶段、任务和所面临的问题上与美国并不一致,同时国际流动性的匮乏也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需要完全跟随美国的脚步,中国货币政策也由此获得了较大的空间,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