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研究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规律,探讨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和报道方法,对媒体承担起帮助政府和公众度过危机事件的责任,树立在危机事件报道中媒体的权威公正形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刘青 《理论观察》2007,(3):162-16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针对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宣传进行策划,以期形成组合式报道的方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运用。在策划新闻报道时,忌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在实施新闻报道的策划时忌刻舟求剑,虎头蛇尾。  相似文献   

3.
秦伟 《中国集体经济》2009,(1S):154-154
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为积极稳妥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邱国辉 《魅力中国》2014,(16):291-291
民生方面的新闻。主要报道的是贴近老百姓身边的事和新闻。随着现在的电视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播出节目雷同的现象。报道的事件缺乏真实性,报道事件的方向出现偏离等现象。本文就民生新闻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以及作出改善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王冰 《理论观察》2014,(1):103-10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各界对其关注程度远远不及对其他八卦新闻:因为中国人都知道,马云做不做CEO,阿里巴巴也是他说了算。1月15日下午3点多,我看到公司前台的CNN滚动突发新闻中的报道:"Jack Maof Alibaba will step down as CEO",CNN滚动突发新闻一般都是报道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事件,马云辞去CEO一事被列入其中,可能说明了阿里巴巴和马云已经成为世界财经界关注的公司和人物,也可能说明了另一点:CNN这家美国媒体,对中国真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0.
郭秀媛 《理论观察》2006,(4):194-195
报道策划是我国近年来新闻编辑工作中颇为风靡的字眼。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媒体,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性媒体,从总编辑到一般编采人员,报道策划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报道策划的意识正在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编辑行为中。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实施,使媒体在对一些重大题材,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发挥了联合行动的整体优势,推出了有轰动效应的精品节目,版面、栏目、报道、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媒体的作用,满足了各层次受众的不同需要。但由于新闻策划者的目的、动机、操作不同,导致新闻报道策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2.
黄秀坤 《理论观察》2009,(6):161-162
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与观众,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进入画面以目击者身份采访并口述报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方媒体的记者时常感到报道地域范围小,新闻资源匮乏,题材狭窄等。因而感到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或者写出的稿件新闻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新闻敏感,发现和捕捉不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4.
于淑鸿 《黑河学刊》2014,(10):31-32
随着近年来灾难性事件的不断出现,媒介作为公众力量在其中的角色凸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非典"到禽流感,从雪灾到大地震,从矿难到交通事故,可以说,灾难报道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开始成型,对其报道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中国媒体的进步。长期以来,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灾难报道本身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更无法在广泛意义上普及。因此经过查阅及整理,就灾害类事件的新闻报道特点、媒体责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新闻事件中发挥着极大的维护社会责任的功能。本文基于对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分析了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新闻事件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记者报道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甚至如水中月、雾中花。如何选新闻切入的角度,将直接影响新闻价值。本文就如何选择新闻角度,谈了一些成功实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接受也变得更加个性化,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就事件说事件,而是从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也就渐渐使过去纯粹的单条电视新闻演变为新闻专题化的报道模式。而电视新闻"专题化"后,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需求,扩展报道面,适应媒体间竞争,但同时又带来了报道时效性的延误、损伤客观性等弊端。为此,需要厘清电视新闻"专题化"的倾向,具体新闻事件具体分析,找到满足受众需求的最佳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朱啸天 《魅力中国》2010,(35):5-6,2
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人为灾害交替呈现,国内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危机新闻发布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业界在认同危机新闻发布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出一些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个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这些都为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疫苗事件”为案例,旨在探讨危机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媒体应对策略和新闻发言人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9.
赵辉 《魅力中国》2011,(21):145-146
新闻报道分析是一个多层次、多源的过程,尽管所处理的源数据包含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多种媒体类型。新闻事件经过故事单元切分、预处理、字幕探测与识别等处理过程中,也需要很多技术方面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新闻报道方面的一些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玺 《魅力中国》2013,(16):310-310
按照传统的新闻观念.“独家新闻”是各媒体最重要的目标和口号,并以此作为本媒体成功和影响力大小的主要标志。尤其是重大报道中.各家媒体往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窝蜂”的进行方方面面的采访,拼了命的要挖掘独家新闻。这样的状况不但容易遣成报道内容的同质化,而且浪费资源。籍于此,笔者拟从多个角度分析“联盟化”将带来哪些“实惠”,并通过哪些方式达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