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永旺 《东北之窗》2008,(23):78-79
徐德凝简介:徐德凝,1949年出生于辽宁省普兰店市的一个小山村,现为大连市古建筑园林工程公司董事长,《中国诗人》杂志社社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他1973年开始写作,这些年来一手经营企业,一手搞诗歌创作,写诗已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写诗2万多首,已出版诗集有《行吟集》、《放歌行》、《海之韵》和《走过红海滩》。其诗作不饰雕琢而真情涌动,故有人称其为"原生态诗人"。  相似文献   

2.
苏航  博克 《东北之窗》2013,(12):32-32
在《东北之窗·大连机场通航四十周年专刊》里,在精彩纷呈的图片页上,读者读到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篇:《脚步》、《责任》、《担当》……谁也不会想象到,这优美而娴熟的诗句竟然出自一个80后女诗人之手。舞台飞往笔端的"凤凰"臧思佳,1985年生,是公安边防部队现役军人。对于自己成为诗人,只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小她就喜欢参  相似文献   

3.
孙谦《风骨之书》中组诗十首,涉及两大板块:一是以新诗样式写的古典题材的诗作,有《曹操·观沧海》《曹丕·典论》《曹植·七步诗》《王粲·登楼赋》《华佗·麻沸散》等八首。一是打破了社会结构的独特意绪的呈现之作,有《根》《月照中天》二首。这组组诗看似“东海西海”,但内在的肌质是统一的,体现了诗人对深沉的历史境遇和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方式、心灵世界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冯雁 《黑河学刊》2013,(9):33-33,115
《偶然》是诗人徐志摩的一首抒情小诗,诗歌仅有十行却蕴含无限魅力,能够动人心弦、引发哲理思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现通过对《偶然》的赏析,探讨了诗歌所蕴含的的独特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和他们》(We and They)是英国诗人吉普林的一首诗作。作者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英国和印度两种文化的不同。对诗歌的语言予以解释,对其文化意义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南园十三首》有几首是感时不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的。其共同特点是活用典故,以古喻今,明白晓畅,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7.
肖文琪 《魅力中国》2010,(23):282-282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其诗歌在世界文坛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而在《安娜贝尔·李》这首细腻、柔美、忧郁的爱情诗中,诗人更是倾注真情,谱写了一曲爱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8.
艾德里安娜·里奇是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诗人,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其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创作是典型的女权主义作品。她的诗歌《潜入沉船的残骸》是一首关于探寻沉船的叙事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着重描写了“沉船”这一隐喻,在“我”与“非我”之间,以梦想的形态来塑造诗歌。在此诗歌中,开始出现第一人称,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苏醒,走向自主和独立。本文从“沉船”所表现的隐喻性着手,挖掘了《潜入沉船的残骸》中主体“我”的存在意义,表现出诗人对女性主体存在的探索及作者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书架     
《中国西部》2013,(22):124-125
★畅/销/榜NO.1小时代全集作者:郭敬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5-1上榜理由:"小时代"三部曲是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敬明,继《悲伤逆流成河》突破200万册后挑战畅销巅峰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它包含《小时代1.0折纸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套装全集。《小时代》  相似文献   

10.
易晓慧 《魅力中国》2014,(15):74-74
《文赋》是陆机作为古代文艺理论家的立足之作,它为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广更宽的视野。《古诗十九首》为乐府诗之精华,其主题、文风及语言等对古代诗歌的创造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以《文赋》为基础,阐释《古诗十九首》,以期能为《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为叶燮最为推崇的诗人,其诗品及作品在《原诗》 中先后二十多次被提及.叶燮称杜甫是诗史上唯"包源流,综正变"的诗人,他不但继承了前人诗歌的精华,而且又能在继承中孕育新变.对于叶燮的"理"与"意境",本文就杜甫诗歌中"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两句进行了分析,得出通过对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进行反复的思考和琢磨,才能体会其意境并领悟其中的"至虚而实,至渺而近"之理.  相似文献   

12.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著名的俄侨诗人、作家兼中国文学翻译家,1920-1952年侨居中国期间曾发表193首抒情诗,并翻译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与哲学著作如《团扇歌》《离骚》《道德经》等,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俄语诗人之一”.本文集中阐述他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各时期的生活工作坎坷经历,归纳整理他在中国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主要诗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年初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全文首篇,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在科技部领导下,新时期火炬的重点工作思路是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任务,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相似文献   

14.
党永庵,诗人、歌词作家、书法家。 40多年来,他共计创作新诗与歌词作品3000余首,其中有100多首获奖。先后出版有《告别初恋》、《我的探戈》、《相思集》、《热土集》、《情缘集》、《种花得草集》、《三月茶歌》、《青春圆舞曲》、《微笑的太阳》、《党永庵诗选》、《党永庵歌词选》、《党永庵文论选》和《歌词创作ABC》等诗词专集和理论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代名诗人贺知章在长安时曾写过一首《咏柳》。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水仙》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该文解析了这首诗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华氏孤独的性格特征和爱好沉思的诗人气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华氏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乐游原》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五绝《乐游原》千百年来传唱人口 ,但对其理解、解释岐义颇多。这首小诗不过是抒写一时、甚至是一刹那间诗人内心的一种独特感受 ,只是后两句运用了倒装句 ,并没有什么更特殊的背景和更深层次的内涵。人们在欣赏古诗时 ,应从作品本身着眼 ,不要把比较简单的内容弄得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代表作《当你老了》以朴实的语言,抑扬的韵律,唯美的意境征服了读者的心。《当你老了》这首诗,具有语言的朴素之美、和谐的韵律之美、伤感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创作中,唯有将真善美与真性情进行充分的表达和渲染其所具备的艺术之美才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19.
徐媛媛 《魅力中国》2014,(20):86-87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诗人。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继华兹华斯之后荣获桂冠诗人的称号。创作于1851年的《鹰》是一首怀念亡友哈拉姆的抒情诗。此诗因其动静结合的音韵美、贴切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的意象成为经典之作。本文以诗歌独特的意象创造、和谐的音乐美作为切入点,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汪浩 《今日重庆》2021,(4):57-58
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叶剑英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资料来源:王巨才总主编《延安文艺档案·延安文学》,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这首诗的标题后改为《看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首句中的"血染"最初为"血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在其遗著《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