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新欣 《中国城市经济》2010,(5):171-171,156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立足宁夏实际,研究和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对缓解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宁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宁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应该思考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遭人类活动破坏而致恶化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使西北广大地区更深地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中,也使中部和东部更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危害;如果西北生态环境得不到治理,生态恶化趋势不断加速,将给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带来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王浩 《西部论丛》2005,(9):18-21
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面临着四大问题水资源本底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且退化现象严重、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和人力资本基础薄弱。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协调经济发展与区域资源、生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社会净福利的快速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两大实施内容来看,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唯实 《发展》2006,(7):17-18
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压力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森 《发展》2002,(3):60-62,66
人口因素和生态环境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西北地区同样面对着来自人口因素和生态环境这两方面的压力,但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人口问题,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大西北是“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具有很大地发展潜力。其实西北是地广人不稀,地广的地带是沙漠、戈壁、荒滩,目前还难以开发利用,而适宜人居住生存的地方,也是人口爆炸,有些地方已经是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向人们发出了严重警告,充分认识目前面对的生态环境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危机区,如果只求规模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不认真保护、治理和建设,就可能会使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最终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生态、人口和社会无法协调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7.
解决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才能够促使生态环境建设走向健康有序的道路,从而保证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推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雪峰 《发展》2000,(10):47-48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央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 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指示。 1999年,再次指出要把水土保持工作持之以恒的抓好。最近朱 基总理在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中央有关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文件,也对此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因此,我们应深刻理解其内涵,在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切实搞好这项跨世纪的工程。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所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环湖生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是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末以来,各地区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把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以及经济发展是否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重要标志。根据青海的实际情况,到2010年可形成以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统计数据,对景泰县经济与生态协调度进行空间动态评价。研究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看,景泰县东北和东南部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地区,西北和西南部处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调地区,中部除一条山镇外,其余乡镇为勉强或初级协调发展地区;从演化趋势上看,2000年到2010年,景泰县11个乡镇中大部分乡镇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历史任务。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新时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土地产权残缺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曼利 《特区经济》2006,(3):239-240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面对的最大障碍是生态问题。作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有助于稳定预期、扩大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外部影响“内在化”,塑造出新的激励机制激发个人、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元代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姚兆余(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兰州,730070)自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收附畏兀儿亦都护以来,元朝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开发和经营西北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元朝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安业力农”,组织驻军屯田垦种,大规模发...  相似文献   

15.
孙玉贤 《发展》2008,(9):36-37
一、甘肃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甘肃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尚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在信贷活动中,一些企业或个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仍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载体,环境破坏了,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现代化也无从谈起。同时,环境建设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停止发展来维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市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局部有所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依然存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吴敏 《魅力中国》2014,(22):62-62
西部开发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西部开发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也能有力促进西部开发的进程和质量。“富民增收,山川秀美”是西部开发最根本的宗旨,也是林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两大使命的直接体现。本文对林业与西部开发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着重论述林业在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两大重点战略任务中的作用。针对目前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指出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同步协调发展,二者矛盾协调的融合点是林业,具体论述了林业与西部开发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能够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经济发展.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环境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成为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改善投资环境的切入点也各有侧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极为敏感,这成为西北各省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性障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在加快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投资软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