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影响因素及其监测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民间借贷利率成为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反映了社会资金余缺和民间投资的活跃程度.温州原有民间借贷利率监测是2003年起建立在30个乡镇的300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民间借贷利率监测制度.本课题从温州原有民间借贷监测样本积累数据与实际经验入手,首先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发展特征;其次,第一次揭示了民间借贷利率影响因素,并尝试用VAR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剖析了现行的民间借贷监测制度面临的难点,探讨研究如何重构、完善民间借贷利率监测体系.课题最后就如何利用科学的监测成果,针对性引导民间借贷和民间投资提出了若干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民问借贷行为;加强对民间资金引导,吸纳民间资金积极为地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社会融资需求,特别是缓解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但由于民间借贷行为的逐利性和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范、指导和监管,当前潜在的风险正在快速集聚,规范民间借贷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一是要加强公众风险教育。民间借贷尽管收益高,但风险也高,要加强公众投资风险教育,严防过度投资民间借贷可能导致个人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3.
民间商事借贷是民间借贷规范的重点,民间隐性的经营性借贷和经营性高利贷是民间借贷规范的难点。建议有关部门确立民间隐性的经营性借贷的法律认定标准和识别方法,对其进行阳光化、合法化和规范化改造;建构民间商事借贷监管机制,明确监管机构及其权责,健全商事借贷经营主体市场退出相关规定,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行有最高利率限制的利率市场化,出台相关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发挥政策在民间商事借贷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前川 《西南金融》2012,(11):21-23
目前,民间借贷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投资方式之一,而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区“跑路潮”揭示的民间借贷危机令世人震惊.民间借贷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特征,既不同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贷款人的借贷,也不同于高利贷.国家干预民间借贷是民间借贷调节机制二元化、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发达、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确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国家应对民间借贷进行调节,但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在承认民间借贷正当权利的基础上,应当坚持社会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原则,采取疏导而非打压的政策,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使其合法化、阳光化.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的新动向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最早出现在南方发达地区,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借贷的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间借贷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民间借贷市场的乱象已引起政府重视,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6.
李双 《时代金融》2014,(5):165+168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状况描述,对现阶段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现状、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的意见建议。浅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之一——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7.
加强立法工作,给予民间借贷应有的合法地位.国家尽快制定有关金融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资金投向、借款方式、利率浮动、风险纠纷以及税收调节等方面,加以规范,使民间借贷有法可依.特别是要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部门,以便加强对民间借贷主体、借贷规模与利率水平的监督与管理,以鼓励民间投资、保护民间投资者权益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为原则,为民间借贷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赵酒芳 《中国外资》2013,(10):145-14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地方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其运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稳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其有序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介绍投资担保公司的基本运营状况,提出完善民间借贷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经济秩序的良好进行。  相似文献   

9.
唐辉  李俊萍 《青海金融》2011,(10):49-51
民间借贷作为金融融资不可或缺的补充,2010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民间投资36条”),需要我们合理引导其直接投向政府鼓励的投资产业和项目,推动民间借贷规范有序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择温州试点金融综合改革,其原因在于温州具备综合金融改革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风暴眼"和"重灾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投资回报"两极分化"、资金"脱实向虚"、民间借贷市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缩小贫富差距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与财政投资和社会捐赠等相比,信贷是一种最为适合城乡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高生产的资金来源。我国贫困地区民间借贷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整体经济运行进入下行期,民间借贷机构业务大幅收缩;“只存不贷”后续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政策支持、监管滞后;市场失灵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阻止了贫困者的借贷行为,也制约了贫困地区民间借贷的发展。因此,规范发展民间借贷。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学习借鉴印度尼西亚村银行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发展经验,实行商业化的利率;吸收储蓄,满足自身资金需要;选择符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创新的监管方式;政府支持是民间借贷机构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融资瓶颈待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存 《银行家》2006,(7):76-79
高技术产业投融资问题风险投资来源的社会化程度低。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小,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还有一些来自高等院校或上市公司,仅有很少一部分是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而且,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间借贷活动日益增多,借贷形式及其形成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的借贷纠纷也日益增加。现代的民间借贷实践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范畴,研究民间借贷中放债人的法律地位和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活动,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有利作用,进一步完善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池县居民投资特征分析 1.民间借贷:成为居民投资最新的投资渠道之一.多年的低储蓄利率加上利息税的开征,老百姓参储的积极性大减,转向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中国金融》2012,(5):86-87
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成本高昂而又效率低下的金融体系是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政策与实体经济需求的不匹配是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金融当局监管不力是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外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民间借贷风险,必须从金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是近年来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其高效、灵活的方式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民间借贷当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非常明显,而且并没有被有我国法律进行具体有效的规制。伴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间借贷的法制化需求更加强烈。本文就将从民间借贷的问题入手,发现民间借贷在运行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监测方法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民间借贷近20多年来发展一直较快。目前,对各地民间借贷规模与数量的估计和测算方法较多,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间借贷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民间借贷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刘道云 《新金融》2013,(1):30-33
民间借贷从法律效力上可区分为合法借贷与非法借贷.民间合法借贷根据借贷的特征差异可划分为民事借贷和商事信贷,民间非法借贷根据其非法性特征可划分为非法经营性借贷、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类借贷.区分民间借贷的法律类别,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更好地保护合法借贷;有利于重点规制和监管商事信贷,更好地活跃金融市场,加速资金融通,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非法借贷的法律责任,使得打击非法借贷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锋 《时代金融》2011,(21):148+168
民间借贷有着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程序简单、风险自担的特点,对于银行信用贷款起到了有益补充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民间借贷出现主体多元化、手续规范化和利率高企的动向。主要弊端是盲目性和不规范性。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的有效途径是改进金融服务,加强政策和产业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优化民间投资结构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日常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玉锋 《云南金融》2011,(7X):148-148
民间借贷有着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程序简单、风险自担的特点,对于银行信用贷款起到了有益补充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民间借贷出现主体多元化、手续规范化和利率高企的动向。主要弊端是盲目性和不规范性。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的有效途径是改进金融服务,加强政策和产业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优化民间投资结构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日常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