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俄饿战争中俄国的失败与日本的胜利,震惊了中国的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他们看到了立宪国家所进发的强大国力,纷纷疾呼学习日本.其学习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教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师日"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耀同志博览群书,潜心美学与中国古典书画理论的研究。他数十年如一日,执著的探索传统绘画之奥妙,体察华夏河山之魂魄。他遍游名山大川,通南北之风情,状四时之变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华夏之自然,独创了自己的山水风格。  相似文献   

3.
享受写生     
向维果 《中国西部》2004,(5):114-115
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大自然,不断改进过去的信念与观点,认识的提高也丰富了物质收获和精神收获.自然,画家也一样地从大自然中得到收获.其实,人与大自然本来就在一个网络之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写生,正是画家与大自然的一种沟通形式.  相似文献   

4.
成燕 《魅力中国》2014,(26):154-154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心智健全的创新人才,其核心是开发创新思维、提升艺术素养、加强设计技能。有生命力的临摹教学训练,是建立在为日后独立创作的基础上,因此教学中我们一定--鼓励学生多联想与想象,鼓励大胆探究材料、技法、风格、鼓励向多个名家横向交叉的学习等,努力做到。“师古”、“师造化”、“师心”三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丹青,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李百战将绘画视若内心的表达,融心境于画境,融画境于诗境,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画作成为一种精神的代表,一种华夏文明的寄托。铭心趣然,感悟艺术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华夏腹地,英杰豪才、文  相似文献   

6.
晚清之际,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的开明士大夫开始觉醒。他们一方面固守传统文化,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在中西文明中找到契合点,以延续几千年来的传统社会秩序。从"经世致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既是受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本位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尹晓灵 《今日重庆》2007,(11):94-97
没有变异的新奇感,也没有时髦的艺术形式和晦涩的艺术语言.坚持尊重传统,外师造化,淘尽一切矫饰华丽.毛锡雄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在"金石书画"这块沃土上耕耘,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李延菊 《走向世界》2011,(12):82-84
纵观20世纪中国画坛.多元化的画家群体与绘画流派的并兴乃此阶段美术界之主流。海派和岭南画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而此时的山东画坛重传统,承前启后.尚势出新。山东画坛于传统文人画基础之上拓展演进,更具传统的延续性.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老一辈艺术家在提倡摹古之时亦受新文化运动之影响,对新的绘画思想和语言兼收并蓄.各具个性.在山东画坛卓然成家。虽然山东画坛在全国未形成固定的地域性画派,但20世纪山东画坛的艺术成就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的岭南,海上、京津、长安画派。  相似文献   

9.
"志於道"而"游於艺".凡集古今书画之大成者,必具有"雅最高致"的品质、"积健为雄"的功底、"逸志不群"的气质、"博学文雅"的学术品行,乃苦功、妙理、年寿、福泽、真淳、变通、道流之综合体. 浙中金华,自古物华天宝、地杰人灵.郑竹三先生苦功于书画笔墨,妙理于丹青美学,真淳于国画艺海,融其自创的"中西同构"、"科艺同构"、"古今同构"山水画美学理念,变通于中国书画传统而创真求变,出于爱山水有清音、原野有风光、江河有地文、灵景耀神州的灵感,以"道流"于时代艺流中,构建了"郑氏"风格,创建了"人与画合"的山水画风貌,绘就了一幅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会通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巫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巫文化从"人的自然化"、无羁想象与浪漫精神,以"和"为美等多种形式中体现出了许多华夏的美学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音乐与舞蹈艺术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亦木 《走向世界》2009,(16):94-94
王雪涛(1903-1982),字晓封,号迟园,是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对中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已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调谐作用至关重要,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和链接作用,在企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扮演着"调谐师"的角色。文章系统分析了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调谐师"作用,结合西部矿业实际,认为中层管理者在西部矿业走向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征程中"调谐师"的作用会越来越凸现,会为西部矿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曦林 《走向世界》2009,(23):88-91
曾先国是20世纪后期中国青年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已经努力地使其山水画有现代性的表现,但他仍称其画室为"师古斋",我想他所师之古并不限于笔墨技法,还包括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从他的两方印章"山水知己"和"天地之气"中,也可以看到他的现代山水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审美观念上割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引导授课、师生辩论、总结深化等环节都有彰显其教学的革新价值,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文章具体探讨了"多师同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中的个性差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凸现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个性特质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共性归属,后者强调个性自由.两种文化渗透到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两种管理思想的不同倾向,但二种不同的管理思想是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相互渗透,并且逐步走向融合的,这丰富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或艺术门类,只要是发展着的,就必 然会阶段性地面临传统与创新问题的困扰。中国是一个拥有 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其传统艺术门类之一的中 国画,经过历朝历代无数画家的努力开垦,艰辛求索和不断 完善,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上已有着丰厚的积累并形成一种 基本程式。程式的完善无疑增加了开拓的难度,犹如带着脚 镣的舞蹈,探索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突破也愈加困难。然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流行趋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EC)的倡议已经发展为每年一次的论坛,各方正在积极落实行动.德宏州地处BCIM-EC的关键节点上,也处于区域中心位置,正积极地推动走廊先导区的建设.德宏师专应全方位对接融合德宏州、云南省和中国的大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成为中国边疆的区域性国际大学.  相似文献   

18.
没有变异的新奇感,也没有时髦的艺术形式和晦涩的艺术语言。坚持尊重传统,外师造化,淘尽一切矫饰华丽。毛锡雄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在"金石书画"这块沃土上耕耘,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9.
方建军 《魅力中国》2014,(19):177-177
中国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历史悠久,画法画派众多,在对这些艺术形式的传承过程中.历代名家都曾提到“师古人心”、“师古人迹”。可见,临摹在工笔人物画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因此。现在的高校工笔人物画临摹教学不应谊仅局限于对传统古代工笔人物画作品进行单一的临摹,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临摹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画家而言,他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如何把握外部世界,如何精进个人精神世界,以及两者如何融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家水准的高下。这类问题,其实唐人已有谈及。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就谈到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语。后人所述的师造化、师古人、师心之论,不过是对前者的增补修饰而已,大旨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