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必须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体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能有效地消除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面对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贫困问题和生态危机等诸多发展困境,本文从发展伦理视角深入考察西部地区的产业组织模式及运行状况,对传统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价值考量,笔者认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必须从推进西部地区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终极价值出发,建构一种既能提升经济效益又能彰显生态效益的循环产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部生态环境对于西部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分析,从加快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制度的建设、改善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和加强循环科技供给与投入三个方面探求了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我国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贫困地区(尤其河池生态脆弱地区、大石山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是资源富集区有效开发优势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需要,是河池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需要,是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今“循环经济”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将是中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振华 《商业科技》2008,(29):246-24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8.
所谓循环生态农业,就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传统农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物质流动方式转化成为现代农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永田 《商场现代化》2008,(16):325-326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已初步形成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这样四种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相比,我国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1日—2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论坛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题,总结十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如何将依法治国战略贯彻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具有资源优势,然而资源型产业的生产效率却很低下,"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低碳经济约束下,西部地区面临着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双重任务,单纯的产业集群和单纯的循环经济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循环产业集群模式,资源型产业才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的恶性循环,并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统一,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对于西部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分析,从加快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制度的建设、改善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和加强循环科技供给与投入三个方面探求了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毕永田 《商业科技》2008,(16):325-326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已初步形成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团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这样四种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相比,我国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业圊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彭美萍 《商》2014,(50):222-222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我国目前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吻合。同时,介于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的情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基。但是要全方位发展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健全的金融支撑。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存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政府激励缺位、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诉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潮流,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方式和现实选择,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低碳化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使物质与能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通过对星火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实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都具有生态学的特点.循环经济强调改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为循环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内同种性质的企业与生物种群具有相似性,产业集群与生物群落也具有相似性.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循环经济理念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利用的不足.而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为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理念经历了末端治理、生态治理、深生态治理三个阶段,在探索循环经济的实践中.我国也要注意循环经济"循环量"的理性限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政策功能的终极性、循环经济实践过程中对"面污染"源与"点污染"源的倒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环境保护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余希 《商场现代化》2007,29(12):37-38
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阐明了循环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讨了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从西部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