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市看公募,熊市看私募.07年,单边牛市,公募基金"胜".08年,单边熊市,私募基金胜.08年在全球经济下滑,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之际,私募基金却表现良好.与股票型基金整体亏损50%以上相比,私募信托单位净值平均下跌35%,再次跑赢了公募,也跑赢了上证指数近70%的跌幅.在熊市,为何私募能一枝独秀?而在牛市表现却不如公募?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私募基金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金的选股和择时能力是影响基金投资绩效的决定因素,基金绩效分解的基础理论模型包括T-M模型、H-M模型、C-L模型和HM-FF3等模型。运用上述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进行绩效分解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样本基金而言,无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基本不具备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Ward分类方法的四指标修正选股择时模型对不同投资类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能力的差异,以及证券市场行情对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能力的影响和持续性所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型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较强;证券市场行情好时,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显著提高,并且选股能力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基金采用两人或以上的团队管理模式,使团队相较个人管理的优劣对比成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全部开放式基金为样本,系统全面地探讨个人和团队两种基金管理模式在投资风格与基金业绩上的差异,以及团队内部结构对团队管理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的影响。通过以月度收益标准差、前十大证券集中度衡量基金投资风格,及以夏普比率、择时能力、选股能力衡量基金业绩,发现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团队管理比个人管理的基金整体风险低,而团队和个人管理的基金整体业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团队内部结构的分析发现,团队合作年限与股票型基金业绩成正比,但团队合作年限会加重群体极化,使股票型基金风险趋大,但债券型基金风险趋小,同时团队规模和团队合作年限与混合型基金的择时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林凡 《经济管理》2003,(14):86-91
本文分别对基金在牛市和熊市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风险因素时,基金在牛市和熊市的总体业绩都优于市场,而且在熊市中表现更佳;大部分基金在牛市中的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在熊市中的风险小于市场风险;所有基金在熊市中的β值小于在牛市中的β值。风险调整后,大部分基金在牛市的业绩优于市场表现,在熊市的业绩逊于市场表现,但基金该业绩特征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小部分基金的业绩评价在风险调整前后发生变化,影响变化的因素有系统风险系数β、基金净值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差值、基金净值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中国开放式基金能否战胜市场这一问题,把2005年2月-2009年5月的97只中国开放式基金,分为三类:偏股型,平衡型和偏债型;分别应用M2指数、詹森指数及T-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基金总业绩、择时能力及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开放式基金在研究区间内总体业绩M2指数为负且Jensen指数不显著,也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业绩具有输持续性.结果反映,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开放式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股市进入熊市,基金净值缩水达40%以上,很多基金跌破面值,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采用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直接影响基金公司业绩,本文选取了2005~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仍没有显著提高,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基金公司业绩仍然不具有明显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动量检验法和回归系数法,检验了存续时间超过24个月的中国股票型基金业绩是否存在持续性.结果发现,101只样本基金的业绩在6个月存在显著的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风险收益和基金管理人能力两个角度检验了基金业绩持续性的来源,结果发现,CAPM和“三因素模型”,以及考虑了基金投资风格的管理人选股能力、择时能力及投资风格持续收益,均不能解释中国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进行研究,在得出基金波动的下行风险价值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夏普指数(RAROC),并结合基金择时能力、选股能力及其他传统方法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风险价值可以很好的评价基金下行风险,克服了传统夏普指数对风险高估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型基金无法保证获得可靠稳定的超额收益,基金经理需要改进投资策略,但股票型基金未来仍然是投资者获取高收益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7—2010年间数据,对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总体绩效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股票基金的业绩表现极不均衡,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参差不齐,但选股能力或者择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混合型基金的绩效分布都较为接近正态分布;我国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基本稳定,并没有随着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而表现出明显的好与差,其风险收益均大于与市场同风险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但是这种优势并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1.
罗福立 《经济论坛》2012,(2):106-107
本文运用T-M和H-M模型对2010年63只阳光私募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选股能力的基金只占小部分,大多数基金不具备选股能力;除极个别基金具有择时能力外,其他基金并不具备择时能力,并且一些基金由于较差的择时能力反而拖累了业绩.  相似文献   

12.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以中国权益性开放基金为样本,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研究他们的择时能力。研究发现:(1)个人投资者的择时交易明显降低了其实际投资回报,印证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机构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在第一阶段(2005—2013年)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但在第二阶段(2014—2021年)差异不明显。(2)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与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管理费率越高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越强。(3)在整个阶段(2005—2021年),基金投资者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择时能力较弱,但对不同基金产品的横向配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DEA效率为代理指标,通过双向表法和相关性检验的非参数方法,重点考察了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考察2007~2013年期间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绩效表现,结果显示基金业绩不具有明显持续性特征,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均不是持续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证券投资基金波动择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已有的关于择时能力研究中没有发现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然而通过改进Busse的波动择时模型,从波动时变的角度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显著的波动择时能力;并且这种现象在开放式基金中更为明显。此外,通过在波动择时研究中引入传统择时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其所得结果要优于Busse波动择时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司型基金现已成为世界基金组织模式的主流形式 ,相对于契约型基金的固有缺陷而言 ,公司型基金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基于此 ,公司型基金应成为我国未来基金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为此 ,必须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公司型基金的法律性质及处理好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税负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投资基金时会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等各种指标,基金管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是基金超额收益的源泉,本文试图对我国价值型与成长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模型进行评价,从而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提供一定参考.只有基金管理人选择适当的证券和适当的时机进行投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金自身的业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开放式基金费用率在牛市和熊市期间的表现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比较发现,基金前一期的业绩对当期基金费用率贡献度大,基金费用率存在显著规模效应,当期基金操作频繁程度与费用呈正相关;此外股票市场的表现也对基金费用率产生影响。结合统计的结果,本文得出管理者的薪酬机制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0年间的数据,本文利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绩效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横截面回归的参数检验方法认为,我国的混合型基金业绩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的业绩持续性比较微弱。非参数方法中的Fisher精确检验法认为,我国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业绩都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卡方检验、交叉积比率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则认为我国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绩效在特定时段具有持续性。结合参数检验的方法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来看,我国混合型基金业绩持续性要好于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而债券型基金业绩持续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关注点,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绩效评价成为众所周知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介绍了国内关于基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其次借助风险调整的收益评估理论,选取10只股票型基金为样本,对基金的承担风险能力和收益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指数型基金跟踪误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指数型基金是指采用指数化方式构建投资组合的基金,它与标的指数的选择密切相关.指数基金的构建有三大要素:标的指数、样本证券、权重分配,其目的是与标的指数之间的跟踪误差尽量小.虽然流动性、噪音、处置效应等均会影响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但是,在一个较高有效性的市场中,指数型基金与标的指数间的跟踪误差要比新兴市场的小,这主要是因为该市场的流动性较好,成份股的选择有较大的余地.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 转轨"市场中,指数基金往往会因为标的指数成份股数量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标的指数成份股越多,相对应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就越大;复制型基金完全复制策略下的跟踪误差要比增强型指数基金非完全复制策略下的跟踪误差要小;大额申购与赎回对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指数型基金投资组合的构建应坚持被动投资,力避主动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