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恒升  张丹  李文征 《价值工程》2012,31(32):48-50
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过程,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文章认为,现行土地征用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国家应在保证所有权主体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农民与其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平等交易。国家可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由农民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使用权转让费用。土地流转中的地价增值收益,应在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保证农民所有权收益,体现政府规划权收益,保护开发商投资收益,实现农民经济权益的可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今耕地问题(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孙汉泉 《民营科技》2010,(3):118-118,117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按照现有的土地征用褂偿标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非常有限,不仅不能分享上地增值,甚至连基本生活水平也得不到保证。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做法的延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弊端日益凸显,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障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正酝酿修订土地管理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土地征收后绝大多数被用作建设用地,就产生了土地增值的归属问题。土地增值,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归农民还是政府,争议很大。总体看,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特征谈起,对土地征用制度应遵循的原则、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使人们明白,土地征用是国家行为,国家应依法进行赔偿.但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需要"应明确界定,从而可避免个别人或个别组织为私自利益而征用土地;现行的补偿标准无法体现地块的区位差异,补偿标准应更加灵活体现各地的区别,才能维持农民征地前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农村土地收益,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即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缺失、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审批制度低效,使得农民无法从土地中获得除农业收入以外的其他财产性收益,制约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因此,应该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征用机制、规范土地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土地征用的一般规定和特征 征用土地是一种国家行为、是法律授予政府的专有权力,除了国家可以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外,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征用土地,这就规定了土地必须经过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用,其他单位或个人擅自征地都无效.  相似文献   

8.
刍议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和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量和土地征用量剧增。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来源,是农民的生存底线,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现实中,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工作不到位,农民和土地征用的矛盾日益表面化、尖锐化。因此,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征地补偿现状 1.征地补偿标准及依据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补偿主要执行的是产值倍数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其中,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最高不能超过15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仍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上述“两费”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30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均强调征地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征用土地与没收土地不同,它必须有偿进行,应以补偿为前提。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公共利益最终体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就要求政府的征地行为不仅应重视对失地农民依法进行货币补偿,还应重视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重庆市某县国土局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中,对提出过高要求未得到满足拒不搬迁房屋交出所征用的宅基地的农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发出了责令限期交出土地的通知,指出逾期不交出土地,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责令通知下达后,当事人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中,原告代理律师以责令通知未告知当事人诉权为由,试图从程序合法性上否认该国土局责令交地的具体行政行为。此问题的实质是责令交出征用土地的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处罚。对此,笔持否定的态度。从法理上讲,责令限期交出土地,应属于命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被越来越多的大量征用,城市越来越多的“少地”或“失地”农民,将随着征地量的增大而增加,许多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成了“下岗”农民,仅有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被分光吃光后,没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给农村,给城市乃至给整个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福州市辖福清市镜洋镇的一批土地先后被依法征用。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了这个镇面临的同时必须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事要事来抓。  相似文献   

14.
地产荟萃     
声音·Sound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2011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  相似文献   

15.
江苏、江西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农民长久的生活,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农民缺乏参与权和知情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而产权认知差异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重要因素,当征地制度安排能够符合农民产权认知时,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比例显著降低。因此,有必要根据农民产权认知改革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政》2001,(6):36-37
土地征用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引发土地所有权流动的唯一方式,它直接导致了耕地被占用,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发展和资源安全保障;它强制收用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事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它必须按计划提供国家建设用地,事关城市建设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大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也历经多次变革,并呈现出单一走向多元化与全面化、从重外延扩张走向重内涵集约、从计划调控为主走向市场配置为主的鲜明特征。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了我国多数领域的改革必然同时要求相应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甚至要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能走在前面。因此,在兼顾“吃饭、建设、生态”的总原则下,认真研究征地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土地征用的方式转为建设用地,但现实中往往因被征地农民得不到满意的补偿和安置,导致征地受阻并引发社会矛盾,本文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新型土地开发(征地)模式,既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不影响土地开发进度,从而满足城市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8.
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工作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长期以来,上海各级人民政府认真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征地管理,为维护农民的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以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形式开始构建适合本市实际的征收土地法律制度。198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基本建设征用土地管理办法》。1987年市政府又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管理办法》(简称《上海征地包干办法》),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相继发布、实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保障被征用土地农民(以下简称“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不降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被征地动迁农民的利益,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4月发布了《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若干规定》。2004年3月,南汇区人民政府和临港管委会针对临港区域内的动拆迁工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此举既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又保护了动迁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动迁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