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信用消费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信用消费的基本经验,从信用消费产生的条件、信用消费的种类和规模、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以及信用消费的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我国信用消费的市场环境已基本具备,需要通过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以信房、汽车、信用卡等信用消费为重点,实现信用消费与担保、保险相结合以及建立健全信用消费的法律、政策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2.
论消费信用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唱 《消费经济》2004,20(5):56-58
当前我国消费信用缺失,需要法律保护。本文首先讨论消费信用权的性质和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我国消费信用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由于消费者处于弱者地位,在民法典中完善信用权的基础上,还应从颁布消费信用法、规定消费风险救济法律制度及增加失信成本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商业信用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信用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信用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信用消费法律体系迫在眉睫。该文从消费者信用征信及消费信用合同两个方面,对我国消费信用的法律规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消费在微观上有助于消费者克服流动性约束,自由进行跨时期消费选择,实现家庭效用和福利的最大化;在宏观上是扩大居民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认为消费者观念滞后、商业银行对信用消费态度消极、法律与制度环境不利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等四方面因素是制约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信用消费发展,应培育居民合理的信用消费方式,提高其个人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完善个人资信体系和社会信用机制,保持宏观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广泛开展,相关的贸易体制得到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信用保险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不能达到我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要求,相关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所存在的相关法律制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更好地为我国出口贸易服务。  相似文献   

6.
推动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逐步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的转变,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这是实施信用消费政策的前提,以刺激消费.为此,应突出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丰富信用消费品种体系;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信用消费的法律体系、信用消费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多种消费信贷机构体系;完善配套消费制度和市场环境,以及信用消费政策与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套.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进程中,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瓶颈。本文介绍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现状与短板,总结了国外发达消费金融市场的征信经验,并从体系构建、法律规范、信用惩戒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尹军翰 《商》2013,(15):181-181
农村金融组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农村金融信用缺失、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一定的金融法律制度作保障。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作者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涉及的法律关系的-'t-J~看法,在法律制度、法律监督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文化观念发展慢、信用配套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用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网络技术不发达等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美个人信用的相关配套制度等六方面入手研究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敏敏 《商场现代化》2005,(34):284-285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文化观念发展慢、信用配套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用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网络技术不发达等的深入剖析,提出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美个人信用的相关配套制度等六方面入手研究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岳芳敏 《商业研究》2002,(19):23-26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改革和建设受到了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制约。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制度是现代银行制度的基础,现代银行制度是信用制度的最高体现。但长期以来,国有银行业务一直未摆脱计划、行政指令的干预,国内信用制度还未真正起步,信用制度越来越制约着经济改革和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改建。  相似文献   

12.
浅析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的国际实践已历经30多年,它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因而从产生起就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小额信贷的模式包括乡村银行、合作社、政府直接信贷与信用保证模式,由于农村金融环境欠佳、小额信贷制度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缓慢。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完善小额信贷制度,以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殷慧芬 《商业研究》2011,(6):203-206
消费信用与消费者破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进入消费者破产程序的消费者必然有无法偿还的债务,而消费者只有接受了消费信用,才可能成为债务人,因此,消费信用是消费者破产的根本原因。消费信用越容易获得,消费者过度负债的可能性就越高,相应地,消费者对宽松的消费者破产制度的需求就越强烈。从消费市场的繁荣程度和消费者破产数量的关系来看,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消费者破产制度作为消费信用的回收制度将影响消费信用的供给与需求,促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消费信用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代,从控制社会危机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盖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应建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增加基层行信贷权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轶诚 《江苏商论》2011,(12):20-23
本文在总结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基于消费信贷结构发展视角,从消费信贷供给机构、期限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前景。在经历了初期的迅猛发展之后,我国消费信贷已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期,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消费信贷结构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扩张累积了较大风险与个贷危机,次贷危机的冲击将使个人住房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个人住房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完善并严厉执行银行体系的内部控制,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现存在的问题:信用信息的泄漏及滥用严重;信用市场发育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健全配套的信用体系。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弱化垄断企业的强权行为,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中独立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政府自身的信用形象,遏止信用缺失现象的发生,其有利于建设高效政府、高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马永红  汪洋 《商业研究》2008,(4):112-116
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信贷融资的良性互动是银企双方实现业务战略层次不断循环上升,从而达成新型规范的金融借贷交易制度,实现银企双赢的基本条件。我国信贷融资良性运行必须再造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9.
Five years into the 21st century and consumer debt levels in Australia are still escalating. Simultaneously, there is concern tha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nsumers may be unable to meet their future financial commitments and also mounting alarm at the relative ease with which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can access additional credit fac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credit providers are avidly seeking greater profits by enticing consumers to borrow more and more.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issu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the Australian consumer credit industry i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stakeholder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activities of a specific class of lender – banks – is then discussed. The aim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why the contemporary demands of CSR will not lead banks to undertake a more vigilant approach to consumer lending advocated by consumer groups who, witn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growing level of consumer indebtedness on a number of consumers, are calling for more responsible lending practices. The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to debate aimed at alleviating the risk of growing consumer indebtedness is highlight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acknowledgement that, without intervention, factors such as competition in the free market for consumer credit, the demands of shareholders for profits, and consumers’ own folly in demanding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and readily accepting additional credit as a means of financing their consumption, ensure that consumer debt levels will continue to rise.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两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