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历史债务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缺口形成的直接原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养老保险金保值增值能力又不强,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因此,通过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以探讨解决缺口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艳妮 《经济论坛》2001,(19):20-20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呈扩大之势。近年来,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拖欠养老金的问题,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据统计,1999年全年基本养老基金收入1650多亿元,支出1800多亿元,当年收支缺口150亿元,年底基金滚存结余仅462亿元,比上一年进一步减少2000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养老基金收入940.37亿元,实际支出953.66亿元,当期收不抵支13.29亿元。2在基金征缴上,企业欠缴严重,收缴率持续下降。1999年上半年产生新的欠费70多亿元,使企…  相似文献   

3.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敏 《经济论坛》2005,(16):88-89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在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看,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政策正在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退休职工的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支出的压力。根据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办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并利用安徽省的有关统计资料,对未来20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从2026年起,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开始出现缺口,以后缺口逐年扩大。因此,应采取措施弥补基金收支的缺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形势日趋严峻,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问题较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缺失,养老基金缺口较大,企业负担沉重,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我国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出现的城镇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模式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社会保障亟等解决的核心问题。城镇企业亟需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则宜单独立法,建立“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效营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佳英  孙平 《经济师》2002,(2):47-48
当前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加之现行养老制度的“空账”、“缺口”、低效运作 ,养老保险金积累逐年缩小。筹措和运作养老保险基金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通过证券市场有效营运养老保险基金 ,使其保值增值 ,是养老保险基金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君 《大陆桥视野》2013,(14):46-46,48
养老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基金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值增值,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保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基本情况及对策建议辛仁周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和实施的物质基础,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现状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城镇养老保...  相似文献   

10.
刘巍 《经济论坛》2006,(18):98-99
一、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缺口的原因(一)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制度设计存在误区1.养老保险基金覆盖面过于狭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基本上只限于国有及集体企业,而绝大部分养老负担轻的新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却没有参加社会统筹,实际情况是“以老养老”,造成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越来越重。2.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速度随着老龄化压力增大而加快。在人口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的情况下,退休人员增多,加大了养老基金的支出。据统计,2000~2003年,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3.69%,…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省徐州市展开实地调研,了解徐州市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现状。指出目前徐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阶段、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小、养老基金缺口较大等问题。文章从徐州市人口现状出发,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四条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构建符合徐州市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以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划拨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保基金缺口已经成为影响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式养老保险制度。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我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覆盖面过窄、社保基金缺口巨大等问题以及引发的企业工作人员不满、行政机关人满为患、社保资金缺口巨大、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给政府发生希腊式财政危机留下了隐患。根据政府在二次分配时资金分配要实行近乎于平均主义,在提供服务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高效率特性的原则,提出了中央政府建立普惠制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地方政府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将社保与商业保险并轨,由中央财政政弥补策性亏空,地方政府归还挪用资金的补足社保资金个人账户的和谐共赢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孙建红 《经济师》2010,(2):49-50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形势日趋严峻,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问题较多,养老基金缺口较大,企业负担沉重,相关法律缺失,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文章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并进而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制度:历史、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养老保险已实现从企业统揽到社会保险的制度转换。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欠费严重,隐性债务问题显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加强基金管理成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完善新农保基金监管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的专项基金。社保基金的安全与否事关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保基金安全问题是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现状及对策国家计委人力资源研究所辛仁周一、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基本状况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951年2月我国正式颁布实...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总矛盾是养老保障供给能力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根本任务是确保国家安全顺利地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在当前,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征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养老保险基金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并选用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状况,研究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将于2022年出现负值,累计结余将于2025年开始减少并于2029年出现负值。本文还选取2015—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因素进行经验研究,研究显示,人均GDP、老少比与老龄化率、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和政府财政能力都是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良性可持续运转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口结构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缴费人口结构、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等建议,并针对政府财政“兜底”责任问题,建议深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以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彦斌 《经济师》2013,(11):289-290
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转制成本、当前个人账户做实情况、统筹基金欠缴情况的分析,结合基金保值增值与通胀因素,以及基金收支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