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富 《魅力中国》2011,(12):96-96
精神损害是指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侵害,是指加害人不法侵害他人的姓名、肖像、荣誉、身体、健康、生命名称等造成损害,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和减损。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加害人侵权行为使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以财产补偿、精神抚慰金的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使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得以弥补、修复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为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而做出的,对制裁离婚过错者,保护无过错方,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人身、精神权益,具有重要的立法意义。其赔偿方式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构成要件共有五点,赔偿的情形一共有四种。  相似文献   

3.
胡慧华 《魅力中国》2013,(13):321-321
法律上关于“精神”这一概念,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并且通常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联,法律上的精神活动更多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与人的情绪、感情、思维、意志的关系。对精神损害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说。广义学说认为精神损害包括精神痛苦与精神利益两方面的损失。狭义学说认为精神损害就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本文认为,广义学说对精神损害的涵义理解较狭义学说更为全面、合理、更为科学,更加有利于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符合现代法律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我们可以认为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这里的精神损害,既包括积极的精神损害即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也包括消极的精神损害即知觉丧失与心神丧失。它最早萌芽于罗马的“侵辱估价之诉”,在罗马早期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的第一条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在我国,哪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赔偿的数额如何确定等问题,目前我国法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高瑞臣 《魅力中国》2010,(4X):111-111
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精神损害立法趋势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1年《婚姻法》,第一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运用民事制裁手段制裁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违法行为。在经济上对过错方予以制裁。对无过错方给予补偿以保护其合法权益。该翻度的确立是新修改后的《婚姻法》盼亮点之一,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完善。但实施后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举证难、赔偿范围狭窄等问题、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条件限制过严、赔偿无据可依等。为了实现法的正义价值.保护和救济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目的,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本文据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张仁军 《魅力中国》2009,(24):29-30
有些犯罪行为往往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然而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并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该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的几种常见模式如国家给付模式、基金模式、环境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障模式等,主要适用于:当加害人拒绝或无力救济时,为受害人提供及时有效的补偿;在加害人难以确定或因法定事由免责时,为受害人提供获得救济的机会。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不排斥政府的介入,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或是全面的介入,或是适度的介入,又或是一种政府引导。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政府介入是一种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就是一种环境侵权损害政府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该项制度在救济受害人、惩戒加害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吸收和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探讨惩罚性损害赔偿建立的必要性及利弊分析入手,基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有必要在消费、特定侵权、故意犯罪的附带民事赔偿领域和妨害民事诉讼领域建立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违约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亟待建立以旅游违约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旅游违约具有主体身份方面的特殊性、违约形态方面的多样性、损害后果方面的精神性以及法律责任方面的竞合性特征,立法上应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并强化对旅行社的管制。旅游违约责任应采用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双轨制归责原则,并在责任范围方面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0.
刘白雪 《魅力中国》2011,(11):78-79
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经历了由“不赔偿”到“赔偿”,由“象征性赔”到“实质性赔”的两次飞跃。本文试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和发展、赔偿的范围、赔偿的标准等方面分析国家侵权的精神赔偿,以期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有所启发,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一、精神损害赔偿概况精神损害赔偿是自然人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导致精神痛苦,从而要求侵害人通过金钱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以抚慰自身的民事法律制度。这里所讲的精神痛苦又称精神损害,是指行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使公民产生恐惧、悲伤、怨恨、绝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经受到损伤等。就笔者看来,这些精神损害具有共同特质:第一,自然人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特定的身份权)受到侵害;第二,由此而造成自然人除财产损失以外的非财产上损害;第三,此种非财产上损害不能以金钱来加以计量,但可以通过金钱…  相似文献   

12.
张璐 《魅力中国》2010,(6):154-154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未明确使用“精神损害赔偿”这一概念,这不利于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戡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以下因素:精神损害程度;加害人过错程度;具体侵权情况;其他情节。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是善后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了解交通事故损害的赔偿义务和构成条件,确认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主体,即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是关系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所参考因素很多,但就其受害人因素而言,应考虑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程度、受害人的性别和年龄等自然状况、受害人职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受害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受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等综合因素予以确定.体现法律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卞问  顾伟 《黑河学刊》2013,(5):90-93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革新,人们将精神利益广泛的融入到经济交易中,因此,逐渐产生了"精神利益财产化"的趋向。伴随着这种趋向而产生的精神损害问题也逐渐促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建成为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神损害赔偿的判断标准作为研究结构的跳板显得尤为关键。透过合同的本质和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试探我国合同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判断标准,对保护我国公民的精神权益,促进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能武  陈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42-243
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以及其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它能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极易成为不法竞争者侵害的对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不法竞争者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为了保护权利人,惩治侵权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其中,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问题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大有必要。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建敏  温衡 《山东经济》2011,(5):117-121
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切实保护道路交通通行者人身财产安全、维护道路畅通以及为交强险法律关系中的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由于受害人范围界定得过窄、对受害人遭受人身财产损害后救济途径比较单一和对充分补偿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利益资源相对匮乏,致使受害人利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对受害人利益保护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交强险中受害人利益保护机制的建议,以发挥交强险对受害人利益保护应有的救济功能,减少社会纷争,增加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价值、尊重和安全的追求,由此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依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的定义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构成要件进行深入有益的探讨和较为科学的界定,并就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问题进行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死亡赔偿是我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制度,由于现行死亡赔偿制度产生于非市场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死亡赔偿案件,出现了许多诸如法律规定不统一、具体案件赔偿数额反差太大、缺乏精神损害和间接赔偿、有些赔偿条件和项目不适合现实的要求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死亡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