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本泽 《魅力中国》2010,(9X):99-99
<正>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心灵交汇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的传递、学生知识接受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完成,因此,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情感直接牵引着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还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语言美的享受中学习。为此,应着重从科学性、形象性、启发性、和谐性等方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赵慧敏 《魅力中国》2010,(17):310-310
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交际工具学科,它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因为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呢?笔者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韩梅 《魅力中国》2010,(31):431-431
当前传统教育中仍存在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现象。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对书本知识、运算、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6.
陈洁 《西部大开发》2011,(10):59-59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思想、情感、知识等相互交流的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教与学的交流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育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  相似文献   

7.
甄慧仙 《魅力中国》2014,(3):222-222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师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做一个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乐园的启蒙者。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体现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玲  董家谱 《魅力中国》2013,(16):237-237
教师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教学语言。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传播知识、显露感情、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不足。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材的主题、知识和情感更加形象的外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9.
孙文清 《魅力中国》2010,(13):107-107
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也从传统的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验获得数学知识过程,更多的让学生去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好的情境、创造机会,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建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高志阳 《魅力中国》2010,(8):167-167
课堂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知识的获取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交流完成的。因此,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等,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达到以下艺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军霞 《魅力中国》2010,(30):28-28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传递着情感、传承者文化、传播者各种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良好语言显得更加具有重要性。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规范、趣味、形象、激励四者的完美结合是教师课堂语言锤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杨秋瑶 《魅力中国》2010,(17):265-266
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王晓东 《魅力中国》2014,(6):169-16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达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生动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曾小英 《魅力中国》2010,(30):81-81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课堂教学实效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追求课堂实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付振芝 《魅力中国》2009,(17):73-7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的目的。一、数形结合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片段不能分离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感情交流都是借助教学语言来进行的。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它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数学符号的使用,使得数学的世界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因此数学语言也可以称为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目前,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教材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常永华 《魅力中国》2010,(21):55-56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关于情感教育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李朝晖 《魅力中国》2011,(21):400-400
语文教师能够把知识传授和情感交流融为一体,把知识融和着情感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接受知识,那么师生情感的交流就会越融洽、和谐,知识的传授速度就越快,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千方百计的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