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满清 《魅力中国》2014,(12):54-54
随着群众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连城拳不仅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民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更是连城人民喜爱的一项武术健身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连城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连城拳的传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连城拳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推广有较大的潜力,既必要又可行,而且还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很多老区的优势,不少老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由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福建连城把文化当成产业来做。先走一步,至少有机会获得优先扶持。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振兴地方经济,更重要的是推进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福建省拥有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和蕴含地域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福建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化运作已成为我市营销的重要形式。实现关东文化产业化运作与齐齐哈尔市城市经营的有机统一,应明确认知关东文化的产业价值,确保关东文化产业化营销路径方式的多样化,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培养一支具有文化创新力、精于管理的文化企业家队伍是实现文化产业化与城市营销完美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6.
开发利用广西特色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2):113-116
广西是一个山水汇集、民族汇聚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且特色明显。文章指出充分利用广西特有的文化资源,找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潮中,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是加快广西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军 《中国经贸》2009,(4):65-65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文化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海盐文化发祥地盐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挖掘、开发海盐文化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取得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究竞能不能产业化”探讨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化已经开始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化的微观动力,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推动文化产业化的供给面和需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林瑞  阴雨永 《发展》2009,(3):135-136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构筑党群联系的新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发展氛围,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成为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意义出发,着重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照 《魅力中国》2014,(20):218-218
十六大以来,我党认真总结我国文化发展的经验。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路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艺华 《特区经济》2009,(7):170-17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资源,长株潭一体化必须注重发挥文化的力量。文化融合将对长株潭区域发展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特色经济,打造人才高地,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要推进长株潭文化融合,必须确立"共赢"和"协同"思维,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制订区域文化发展政策,建立区域文化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2.
兰希 《魅力中国》2010,(36):20-20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95%以上的文化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文化企业已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催化力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投融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解决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问题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任务。而在研究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目前我国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环境。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本文主要从经济与政策两方面分析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为进一步分析投融资瓶颈打下背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统治连城长达560多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通过历史文化旅游这个窗口,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使鲁土司历史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优化当地的环境和有效保护鲁土司衙门等古建筑,同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虽然具有很好的内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特色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不强大等。为此,必须通过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培育主体文化产业市场、建立主体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主体文化产业龙头,来实现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参加市委宣传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期间,对上海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对上海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被上海市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深深吸引。滦县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是唐山的文化母体和历史依托,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人文条件,上海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对滦县加快特色文化县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特色的青年潜能文化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的途径。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活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实现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是前提,企业化是基础。有市场就必须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文化产业化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文化企业和为文化产品而流通的市场有机统一。同物质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党的十五大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 1、我国文化消费日益扩大,文化产业供求矛盾突出,迫切要求建立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文化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将是下一个世纪世界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孟庆华 《魅力中国》2013,(13):264-264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悄然兴起凸显着统筹发展的新亮点。文化产业是专门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部门,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消费需要所决定的,当今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特色的青年潜能文化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的途径.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活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青年潜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文化产业的突出代表行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国产电影行业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成长历程。基于国产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视角,通过对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国产电影迅速发展繁荣现象的研究分析,简要地剖析以国产影视文化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自信并提出相关建议,期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愈加繁荣兴盛,日益走近世界文化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