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最初由英国人于1997年提出,并且通过“文化”的诠释,发展成为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推崇智力创新和文化活动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作为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背景。它是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强调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3.
王金凤 《发展》2009,(6):84-84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明显标志。它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自然与人非制约与驾驭的关系,而是亲和融恰,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天人合一出发推导出的文化意义沿着历史的轨迹不断演进,由最初的哲学形式发展出体系庞杂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尹蓉 《魅力中国》2010,(35):48-48
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的管理活动而产生的。管理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文化所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管理的母体,它不断地为管理活动注入生命的因素,推动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而管理又对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讨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对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学科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3年“快闪”行动在国内大城市风靡起来,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激烈的社会竞争,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青年人自身的心理特征是“快闪族”风行的原因,加强网络时代青年教育,正确引导“快闪一族”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扩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许多精华,仍可为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提供智慧和启迪: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第二,“立德立功”与“以义制利”,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第三,用“普遍和谐”与“知人善任”的观念培养人才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8.
快闪族     
快闪族,英文名称是Flashmob。这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通过因特网或手机联系,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聚集后,在同一时间一起做出一些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动作,例如短舞、拍手掌、叫口号、定格等,然后迅速分散。等人们静过神儿来细看,“快闪族”已经杳无踪迹。  相似文献   

9.
王天玉 《黑河学刊》2014,(2):69-70,125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行为,巫术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巫术的存在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虚幻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人类趋利避害的主观意愿。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巫术信仰一直在民间长期流传,而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大部分是女性。现主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女巫”的存在,用钩沉历史的方法分析“女巫”的文化意涵、社会地位与人生境遇。巫术信仰既然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而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09,(8):85-85
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及中国慈善事业与国际慈善机构接轨,实现慈善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组织都责无旁贷。《中国西部》杂志作为西部地区主流媒体,已联袂深圳德泰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了“中国慈善事业如何与国际慈善机构接轨课题全球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历史渊源和现实土壤、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与整合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实践及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特点,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发展方向,以培养“四有”公民为建设目标。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于打造社会坚实的精神基础,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立智 《魅力中国》2011,(17):278-278
清朝束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入侵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西方列强对“庚子赔款”索要过巨,在中国方面的努力下,美国政府退季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费用,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退还庚款是为保护它的自身利益,其退款兴学的深层原因是为增强其在中国影响力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菊 《理论观察》2008,(2):46-47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外交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孔子学院”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活动。“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中国政府将他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传递友好意图的工具。孔子学院已经被提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庆华 《魅力中国》2013,(13):264-264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悄然兴起凸显着统筹发展的新亮点。文化产业是专门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部门,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消费需要所决定的,当今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吴小娥 《发展》2017,(10):54-55
回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其在当下社会中如何找到自身生存价值及发展方向,是值得深思和考究的重要命题.回族舞蹈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既保存与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它又以现代精神将其发展创新.回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散居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回族舞蹈其特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11,(5):72-73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礼品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礼仪的精神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礼文化最初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交换,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平,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正是礼文化的初始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礼文化已脱离最本真的内涵,成为目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人情投资”。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作为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传统丰富而特别。本文旨在从人们鲜为了解的纳西族的“化賨”活动出发,介绍“化賨”的含义及其活动的形式,以及它所体现出的教育意义,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应该去帮助别人;要得到别人的理解,自己首先应该去理解别人。除了与他人的相处方式而外,賨友们受到环境的熏陶,采取更积极的生活方式,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信息,并达到一种劳逸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秀文 《黑河学刊》2011,(11):4-5,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它是由“特色的理论体系”、“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特色的社会理想”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提出及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