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杰然  许培春 《发展》2012,(8):97-98
对于《红楼梦》的探讨已经是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了,本身也在于《红楼梦》如此巨作包罗万象的魅力所在,使它在任何方面都有可研究的价值。偶尔对其中的出世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个“出世——入世——出世”的循环线索,就此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不俗”“悟道”小作分析,谈谈《红楼梦》中的释道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2.
贾母新论     
作者一反传统观点,以新的视角、新的立论、新的思辨,对《红楼梦》里“位高权重”的贾母,从出场到结局,通贯全书、实时据事地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这位端坐在封建家庭宝塔顶上,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太上家长”的贾母,不仅是一位治家有方的能人,而且更是一位有血有肉、贤能通达、平等待人、极具人情味的女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马丽 《魅力中国》2011,(20):284-284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红楼梦》,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像一个无穷尽的宝藏,每次陶醉其中都会有新的收获。谈及《红楼梦》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分析、艺术手法,推测人物的最终命运,她就如那断臂的维纳斯一样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其着迷。然而,《红楼梦》对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却是—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路丽华 《魅力中国》2010,(24):99-100
教育和属于文学范畴的《红楼梦》看似无关,但如果我们反复研究、对比,就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折射出许多复杂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有些和《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的性格非常相似。本文从《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片断描述,解析与人物性格相似教师的复杂性格特征的表现。继而从《红楼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从一些人物身上学到了一些可以为我们教学所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席薇 《魅力中国》2010,(25):353-353
当下热播的新版《红楼梦》,将大观园中的种种风流旖旎又带回观众面前。抛去精致的服食、如梦似幻的场景和空灵的配乐不说,真正能将所有爱“红”之人打动的,依旧是这一场闺阁幻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情痛感。本文即试就《红楼梦》一书中人物所体现的悲剧色彩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部奇书,《红楼梦》超出了文学范畴,蕴含着无数来解之谜。随着新版《红楼梦》热播,百姓在热评。企业界也广泛关注,这部奇书到底蕴食了哪些商业智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晶牌蓉销专家李光斗从现代商业视角撰文解读“红楼”,剖析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公司”的盛衰匙亡、管理镏慧、营销奥秘、理财之道,连续刊载,以缝读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部奇书,《红楼梦》超出了文学范畴,蕴含着无数来解之谜。随着新版《红楼梦》热播,百姓在热评。企业界也广泛关注,这部奇书到底蕴食了哪些商业智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晶牌蓉销专家李光斗从现代商业视角撰文解读“红楼”,剖析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公司”的盛衰匙亡、管理镏慧、营销奥秘、理财之道,连续刊载,以缝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者成高房价最大受害者,“被任志强看笑话”。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这项仅一天时间就吸引了88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说是理性也好,说是悲观也好,总之按现在这个情况判断,房价似乎是很难降下来了。”(8月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9.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周刊》2010,(24):24-24
悲观预言家的最新“黑暗预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悲观预言家们名声鹊起。2009年,悲观预言者似乎失去了市场,而现在,属于他们的时刻可能再次来临。以下是2008年以来最杰出的悲观预言家,他们又提出了最新的“黑暗预测”:  相似文献   

10.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0,(24):24-24
悲观预言家的最新“黑暗预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悲观预言家们名声鹊起。2009年,悲观预言者似乎失去了市场,而现在,属于他们的时刻可能再次来临。以下是2008年以来最杰出的悲观预言家,他们又提出了最新的“黑暗预测”:  相似文献   

11.
李青 《魅力中国》2010,(23):298-298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中“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叙事策略以及“女儿”群像塑造的分析,以阐明“钗黛合一”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从中窥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知道了什么叫“缠绵悱恻”,流言家了解了“宫闱秘事”,孙中山感触到“革命的必然”,毛泽东洞察到其中的“阶级斗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财经学者更是以其火眼金睛洞察到其中所蕴涵的“理财之道”。《红楼梦》所传达的“理财之道”,可从王熙凤、探春二人身上窥得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13.
从狭邪小说角度来看,《花月痕》不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受到历来研究者的批评和不屑。但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来看,《花月痕》在继承传统叙事的基础上又不自觉地向现代叙事学迈出了可喜的步子。《花月痕》在继承传统叙事文学“百回”主结构、“十回”次结构和“三四回”关节的同时,还力图在叙事人物设置申造成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邹佩佚 《魅力中国》2013,(34):97-97
《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的颂歌,描写的女性人物之多,实属罕见,本文从长相、才能、性格三方面对这些女性进行描写,展现出了她们的特点和悲剧。  相似文献   

15.
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对非公有经济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从过去“有益的补充”到党的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本制度”,它所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讲,“补充”是“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如“补充任务,补充教材”,等等。可见它是不包括在主体事物之内的可有可无的。而“重要组成部分”则是进入事物主体之内,是不可缺少的。在认识上有这么大的变化,并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实践的发展,迫使人们承认现实。这可以从以下数字得到证明。 (一…  相似文献   

16.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五回一向被认为是全书一大纲领,蕴涵着深厚的结构意义。解读分析第五回,是领会研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从文本整体构思审视,第五回表现出了卓越的预叙功能。这一回在结构是预示了人物命运走向,点明了题旨内容。  相似文献   

18.
历经二审的《国资法草案》,还是无法统一纷争的意见。更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似乎能够进一步明确其适用范围。但是,从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所发表的“广泛”意见看。国资管理的许多问题不是一部国资法能够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部描写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文学著作,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人物所使用称谓语的不同,每一种敬称将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关系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王际真两个《红楼梦》节译本及黄新渠《红楼梦》节译本中敬称的翻译,旨在对三个节译本中敬称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读者对译本的翻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各种人物之间充满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种矛盾,不少人物的语言代表着曹雪芹的思想观点.我们似不应该忘记,《红楼梦》中只出场了一次的一个小人物——冷子兴,他是曹雪芹对社会矛盾、腐朽制度批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