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宝福 《魅力中国》2014,(20):105-105
河南曲剧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原大地,前身是“鼓子曲”,南阳大调曲子和洛阳小调曲子的结合体,由民间的“高跷曲”演变而来。“高跷曲”的唱腔曲牌来源于“大调曲子”,多是些短小、明快、易学易唱的小曲牌,如【阳调】、【剪剪花】、【满舟】、【银扭丝】、【渭调】、【茨儿山】等,这类曲牌旋律明亮、节奏活泼。但是曲剧诞生之时就伴随着中原大地多灾多难、内忧外患,从劳苦大众中土生土长的曲剧。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曲牌,既可以表现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也可以抒发人物悲痛、哀伤的思想感情,所以曲剧音乐家潘永长老师说:“曲剧音乐走两个极端:大喜,大悲”。  相似文献   

2.
张明云 《魅力中国》2012,(29):195-195
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剧种,曾名“高台曲”、“曲子戏”,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流行于河南大部及周边毗邻省份部分地区。它在民间说唱大调曲(鼓子曲)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汇集了明清俗曲的精华,多姿多彩的唱腔曲牌优美动听,亲切宜人。正是凭借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曲剧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3.
顾学会 《魅力中国》2014,(19):154-154
河南曲剧是我省第二大剧种,它是在鼓子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以及其它兄弟剧种艺术的情况下所产生而成的。其先始形态只是一边踩着高跷一边演唱,故称作“高跷曲”。历经几代老艺人的改革创新,曲剧音乐已经形成男女分腔和性格化(行当)分腔的艺术形式,曲胡是这个剧中的主要伴奏乐器。然而,曲胡与唱腔的音域相同,演奏韵味与唱腔高度统一、和谐。所以,曲剧音乐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红梅 《魅力中国》2014,(19):24-24
河南曲剧音乐的革新与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着我们这个剧种的兴衰与存亡。曲剧音乐虽历史悠长,但它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这主要与曲剧的“曲牌体”音乐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实践证明,曲剧音乐要发展首先要在曲牌运用上下功夫,在保证曲牌结构的完整下大胆扩充发展,从而做到固本求新,移步而不变形。  相似文献   

5.
何建超 《魅力中国》2014,(19):100-100
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流行最广的剧种之一。它流行于河南及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它是由民间的“高跷曲”发展而来的年轻剧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优秀的曲剧演员,不仅要把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学好、传承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要对自己从事的曲剧艺术在理论方面进行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我在演戏之余,经常看一些戏曲理论著作,经常向戏曲专家、学者和曲剧界的著名演员请教,因此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戏曲理论知识.在这里,我要谈谈河南曲剧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一、河南曲剧的形成 大约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临汝县(今天的河南省汝州市)一带有很多踩高跷唱小曲的曲艺班,这就是河南曲剧的雏形.在高跷曲搬上高台形成高台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即使是同一种乐器,在各个地方和各个民族中也往往各有不同的剧种特点和民族乐器演奏风格,如河北的“吹歌”、中原一带的“唢呐曲和咔戏”、河南的“曲剧、豫剧”、陕西的“鼓乐”、江南的“丝竹”、苏南的“吹打”和笙吹锣鼓等等。笙在戏曲乐队和民间乐队中使用的非常广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冠军 《魅力中国》2011,(1):104-104
由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派艺术创始人海连池和董秀娟等郑州市曲剧团的老前辈们联袂主演的曲剧古典戏《卷席筒》一经推到河南曲剧的舞台上,便一炮走红,成为郑州市曲剧团的打炮戏、  相似文献   

9.
张会良 《魅力中国》2010,(22):190-190
洛阳小调曲,又称曲子戏、洛阳小调曲子。它发源于洛阳,盛于申原大地.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明代中叶在黄河流域弹唱的俗曲小调。1929年洛阳小调曲奠基人朱万明、朱天水、朱六来、关云等在南昌演出时与“南阳曲子状元”汤印候会面。切磋技艺。因洛阳曲子和南阳曲子的曲牌、调式、民俗特色风格的不同,故后更名洛阳小调曲。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又是洛阳小调曲的专业从业人员,我们有责任和务学习好、保护好洛阳小调曲,并为其发展传承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与民间舞曲”作为北方之星小提琴合奏团2015中国巡演的主题,其节目的编排将以重点展示影响加拿大和中国文化进程的民间音乐为主。众所周知,加拿大是个移民及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在编排的节目中结合了来自欧洲、南美以及中国的舞曲和民歌小调。而小提琴作为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音色接近于人类的声音,它非常适合于民间音乐的演奏,数百年来人们为它谱写了为数众多的美妙动听的曲目。  相似文献   

11.
张爱琴 《魅力中国》2014,(16):77-77
张新芳为曲剧呕心沥血,倾注了她毕生精力与汗水,经受人间坎坷,历尽风雨沧桑,饱尝酸甜苦辣。一生中她主演了《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百余部传统和现代戏。献艺足迹走遍中华大地,演出万场有余,观众人数无法统计。几十年的实践与磨练,使她从“九岁红”雅号转而又被“曲剧皇后”、“曲剧魂”、“曲剧之光”等美称,她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领军曲剧的表演艺术家。张新芳为曲剧的形成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艺双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刘联合 《魅力中国》2013,(13):95-95
地方风格浓郁的河南曲剧,作为戏曲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儿女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河南曲剧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及人民群众的喜爱,她已经为河南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河南曲剧,发源于洛阳与南阳,发展于汝州、登封等地,盛行于中原大地。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浓郁的历史积淀。河南曲剧又称曲子戏;它植根于华夏文明发祥地一洛阳、南阳等地,与中原文化一脉相称,是华夏文明、民间艺术的精髓。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明代中叶在黄河流域弹唱的俗曲小调。  相似文献   

13.
话说一九二六年四月初七那一天,临汝县,‘同乐社’农民朱万明,关玉龙一行十六人正在登封县颖阳集李洼村“玩会”演出,当时他们唱着鼓子曲中的杂牌小调,踩着高跷。玩兴正浓,观众们叫好声一片。突然一场雨落了下来,演出只好停下。然而,由于他们玩艺高超,观众们死活不让停下,可是地下一片泥泞,跷是踩不成了,观众们就撺掇要他们上台继续演出。这一下朱、关一行可犯了难了;因为踩跷演出即为曲,登台演出即为戏。‘戏子’是“下九流”,死后不能人老坟,怎么办?“玩友”们经过激烈争论达成共识;上台演出,大家跪地插香发誓赌咒;“谁把今天上台的事说出去,天打雷轰”。  相似文献   

14.
张爱琴 《魅力中国》2014,(10):82-82
曲剧《陈三两》又名《陈三两爬堂》是河南曲剧的传统剧目。此剧是河南曲剧大师张新芳的代表作。谙熟曲剧传统、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张新芳老师,以极大的创造热情和勇于探索精神,取长补短,广征博采,在综合“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豫剧、越调、河南坠子、吕剧等姊妹艺术的音乐素材和演唱方法,大大丰富了陈三两的音乐形象,还大胆借鉴了京剧的行当程式、台步、身段、水袖技巧,增强了陈三两的舞台行动和表演能力,既不失曲剧的风格特点,又有新的形式和光彩。  相似文献   

15.
何玉倩 《魅力中国》2014,(15):71-71
河南曲剧是一个年轻的剧种,其所演唱的曲牌明清之际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代表性乐器,它音色细腻、优美、柔和,表现力非常丰富,善于表现抒情、叙事、忧伤等音乐情感,故有“东方小提琴”之美称。其充满着浓郁的河南地方韵味的优美音乐,在作曲家的精心编配下,成为了一首首、一段段质朴、清醇的二胡独奏小曲,为烘托剧情、渲染人物感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寇准背靴>一剧是河南曲剧的代表性作品,更是我们洛阳市曲剧团的保留剧目、看家戏.由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大师马琪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联袂主演的这部戏久演不衰,深受观众的喜欢.他们主演的这部戏被拍成戏曲电影(易名:<背靴访帅>)后,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对推动河南曲剧艺术的发展与扩大河南曲剧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新一代曲剧演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部经典名剧给接演下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应太和县文化馆原馆长高虎的邀请,我和母亲各自带了古筝、琵琶一道驱车去了太和县为他们馆里排练整理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戏”老唱段伴奏。太和县一直隶属阜阳市管辖,半小时的路程就到达了目的地。由于2008年时我曾参与过安徽省文化艺术志和阜阳地方文化艺术志的整理工作,所以知道“太和清音戏”是一个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但从未真正聆听过,一直以为它比起中原地区曲剧、梆剧这样的大剧种,可能只是一些个简单的乡野小调。但从那天以后,我改变了自己浅薄的看法,对真正在阜阳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这个剧种,既刮目相看,有倍感伤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应太和县文化馆原馆长高虎的邀请,我和母亲各自带了古筝、琵琶一道驱车去了太和县为他们馆里排练整理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戏”老唱段伴奏。太和县一直隶属阜阳市管辖,半小时的路程就到达了目的地。由于2008年时我曾参与过安徽省文化艺术志和阜阳地方文化艺术志的整理工作,所以知道“太和清音戏”是一个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但从未真正聆听过,一直以为它比起中原地区曲剧、梆剧这样的大剧种,可能只是一些个简单的乡野小调。但从那天以后,我改变了自己浅薄的看法,对真正在阜阳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这个剧种,既刮目相看,有倍感伤怀……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是中国历史义化名镇,镇义化部门根据民间小曲改编的《四季镊郎》《晒月亮》等民歌唱红网络;渔龙舟、舞龙、舞狮、龙船、高跷、打硪等民间义化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图为枝城镇泉水河村的村民正红演练传统打硪的号子声。  相似文献   

20.
泉州提线木偶剧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剧种,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宋代已活跃在泉州地区。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民间俗称“嘉礼”,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则和700余种传统剧目,并且拥有独特的剧种音乐──“偶儡调”,至今保存将近300支曲牌的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粉彩工艺、独具匠心,继承了唐宋雕刻的风格,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是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泉州木偶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