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天 《中国保险》2003,(1):33-37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寿险业未来的必然趋势.从今年开始,我国寿险业,在经营中将逐步实现四大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2.
陈辉 《理财》2022,(1):38-39
当前寿险业存在的问题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虽然只有12条意见,但却回答了"人身保险业务发展到底怎么了" 这一问题.当前宏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但寿险业历史上积累的一些风险和矛盾正在水落石出,对寿险业形势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对存在问题要开准药方,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3.
钟凡 《中国保险》2009,(6):27-30
中国寿险业在过去三十年里高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寿险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寿险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要实现中国各地区寿险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可化解寿险业存在的利差损问题目前已成为焦点话题.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保险业应该把化解利差损问题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也警告说,中国寿险业必须在发展中化解这一痼疾,否则有可能危及中国保险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寿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经营和管理离不开智力资本。本文从中国寿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对智力资本模型(VAIC)进行拓展。在对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探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公司类型的智力资本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得出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特点;依据VAIC模型构成,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对VAIC模型进行拓展,实现了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从二元论向三元论的转变。研究发现,拓展后的VAIC模型不仅更符合寿险经营主要依靠"人"这一特点,更能科学地量化中国寿险业的智力资本,为后期进行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管理的定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寿险业在过去30年里,保险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9699.8亿元人民币,平均发展速度超过28%.2011年寿险公司积累的资产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寿险公司在努力维持速度和规模高增长的同时,正在寻求改善和提高寿险业发展质量,并丰富寿险业的社会形象.向养老地产进军,将养老保险与多功能的社区养老平滑地连接起来,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努力既可满足社会上越来越强烈的对"高质量和有尊严"养老生活的需求,开拓新的高端保户资源,又可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这种探索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寿险业的发展已有135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寿险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寿险业的盛衰变迁,对于深化我国寿险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日本寿险业发展历程 (一)日本寿险黄金时代日本寿险黄金时代(1960—1989年):战后高速增长 1.寿险保费高速增长,净利润攀至峰值日本寿险行业起始于1881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的成立。  相似文献   

8.
2013年寿险业在稳中有进中实现圆满收官。一是寿险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1月末,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达到10048.76亿元,同比增长8.6%,相对于2012年寿险业同比4.16%的增速,基本上实现了增速的翻翻。这表明我国寿险业经过将近三年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正当中国寿险业如快马飞奔时,突然有人大声呼喊前面发现险情,前进时要特别当心。或许寿险业的人士都不太相信,连续6年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的寿险会有什么危机。然而,实实在在地说,中国寿险业眼前正步入荆棘地带。  相似文献   

10.
徐静 《浙江金融》2012,(9):69-72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随着寿险营销机制进入中国大陆,中国寿险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然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寿险业发展步伐逐渐趋缓,出现了滑坡趋势,特别是进入到2012年,整个寿险行业面临"消负"压力,这与经济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分析我国寿险业发展现状,承保规模上升乏力,社会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凸显,其根源在于行业主体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市场的抢占和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基础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问题,没有坚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引发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寿险基准深度比”的分析框架下,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寿险业发展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对1998年~2010年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寿险业发展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各省的寿险业相对发展水平呈现出与传统判断不同的态势,从可比意义的“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寿险业发展水平”的视角来看,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区域之间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使得全国保险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性,同时也使区域保险监管政策重点存在阶段性差异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青海寿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青海寿险市场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青海寿险业发展正处于一个"爬坡筑阶"的阶段;同时针对该阶段特性,本文提出并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青海寿险监管的目标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变化,那就是保险业整体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前9个月保险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是12.5%,不到1999年到2003年5年平均增长速度29.19%的一半。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今年产险增长一反常态地迅速,寿险业增长速度异乎寻常地大大减缓,上海、北京等保险大户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格局迄今尚未扭转。这一现象引起多方面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合乎情理的,也有人对此忧心忡忡。因此,探讨这一发展格局的变化原因,以及对未来发展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寿险周期的起因和表现 近30年的研究表明,非寿险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即行业在"高费率、高回报"的坚挺市场到"低费率、低回报"的疲软市场之间不断重复.对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周期视野对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寿险业发展的宏观脉络进行了分析,认为寿险业的产品特征具有较强的亲周期性,通过HP滤波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后证实寿险业的周期性波动幅度比产险业显著。其次,对寿险业发展的当前态势进行了分析,维持了寿险业长期趋势向好的总体判断,但认为经济周期对寿险业的负面冲击效应较大,短期内寿险业难以恢复高增长态势。最后,对寿险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认为准确定位、改善监管和优化环境是促进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预防性储蓄研究框架,通过建立纳入不确定因素的效用函数模型,分析了寿险产品中年金产品和非年金产品影响消费内需的机制及效果,并对2010年中国各地区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寿险业发展和消费内需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本文的研究表明,寿险业对于消费内需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风险汇聚"和"损失分担"的机制,消除居民面临的损失、收入、支出以及寿命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现期消费。因此,寿险业对于消费内需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保险行业更是日新月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运用我国1994-2008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并且分析了寿险业和非寿险业由于运营杌理不同,两者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寿险业保费规模从2000年以来的11年间共实现增长1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1%(见图1)。但是从2011年开始行业持续高增长的趋势终结,高速发展阶段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寿险业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当前,整个寿险行业自上而下都在探索转型,转什么,朝什么方向转,如何转,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转型背景当前,我国寿险业已显现出一系列"病症":  相似文献   

19.
《上海保险》2009,(12):1-1,9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日前在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指出,当前要认真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的深刻教训,总结寿险业结构调整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效,研究促进寿险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寿险业发展和监管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是我国寿险业发展龙盘虎踞、角逐驰骋的一年.在外资保险业的进军下,民族保险业已经觉醒.有外商将中国的寿险市场比作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宝库,那么这个市场96年的形势是怎样的呢,下面的几件大事可大致勾划出96年的中国寿险市场.1.寿险市场增长迅速,寿险业步入大发展期以中保人寿、平保、太保作为主力军的中国寿险市场上,96年全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达330亿元,继续94年来取得年增四成的市场挖掘期后,去年取得了年增近七成的超高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