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扬州市宝应荷藕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近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注意把握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创立名优品牌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五要素;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近阶段纵向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中介机构、市场)+农户”为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合作社)+农户”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新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运行在于建立尊重市场作用柔性适应机制,利用柔性契约、分成契约等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契约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联盟网络联结方式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联结方式的形成机理,认为网络联结方式的动机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合作各方的学习能力。同时,研究发现,三种网络联结方式各有利弊,市场联结具有交易的不稳定、随机性的特点;协议联结具有在协议框架下交易关系稳定性的特点,但是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度不高;产权联结具有准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成员企业的利益关联度较高,机会主义风险较小。因而,产权联结的联盟网络组织比市场联结和协议联结的联盟网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现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无法反映复杂环境下多个知识产权出让人及受让人之间的合作问题,成熟的组织治理理论也无法与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相匹配。根据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式,分析了当代产业环境下技术的碎片化特征,界定了知识产权网络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联结关系,探讨了知识产权网络治理的基本内容和4种典型的治理模式,试图回答知识产权结构治理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组织转型与声誉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荣良 《经济管理》2007,(10):26-30
科层制企业组织形式下,一般是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来克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下,成员企业通过良好的合作能够带来很多市场与科层组织所没有的价值,但由于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及成员间的欺骗.使得网络组织的成员合作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与良好运行,以获取更大的网络协作效用.客观上要求建立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激励机制.而声誉正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一个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5.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是纵向合作关系的契约组合,对其认识与治理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其各主体之间的纵向合作关系具有“注定不完全性”契约的特征,在未加治理的情况下,机会主义是他们之间的唯一演化均衡。与显性契约相比,默认契约对各主体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治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本文的实证逻辑研究显示,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互惠政策是治理这类契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依据企业契约理论,以利益相关者通过提供要素使用权合作投资组成企业这一合约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与协调为主线,提出了"利益协调论",对独立董事的本原性质和治理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基于"利益协调论"的基本逻辑,从独立董事的选拔、功能定位、职责细化、激励约束等方面剖析了现有制度安排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逻辑一贯的治理分析框架,以期真正发挥独立董事治理硬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系契约与合作研发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式契约不完备、法制环境有待健全的背景下,为了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以提高合作研发效率、防止背约行为以增强合作研发组织稳定性,除了制定和完善正式契约来约束各方行为外,急需设计有效的关系契约。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官产学研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绩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网络与中国企业集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个独立企业法人以相关业务长期合作为联结内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联结手段而结成的企业网络组织,是符合当代经济环境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企业网络为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重视企业集团以契约和一般参股的方式联结,激活子公司主动性,跳出单体大企业组织结构的藩篱,使集团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的层级制向网络型演变,使企业集团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地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9.
高杰 《经济问题探索》2013,(1):123-127,174
各类准一体化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准一体化组织兼具市场与企业的优势,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和内部协调费用,并对各主体实施有效激励。但通过不完全契约联结的农业准一体化经营组织稳定性较差,需要通过组织的自我演进克服契约风险,增强组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依据企业契约理论,以利益相关者通过提供要素使用权合作投资组成企业这一合约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与协调为主线,提出了“利益协调论”,对独立董事的本原性质和治理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基于“利益协调论”的基本逻辑,从独立董事的选拔、功能定位、职责细化、激励约束等方面剖析了现有制度安排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逻辑一贯的治理分析框架,以期真正发挥独立董事治理硬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财政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存在忽视经济效益、公平效应和监管疏漏等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配套的金融支持;财政资金支持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投入,突出重点环节;同时,要明晰合作社内部产权,建立必要的外部和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经济问题》2008,(3):117-11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辽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与绩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走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道路,促进了农业机械的运用和推广,通过互助和共享降低了使用农机的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近1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推进农机化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分析了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总结了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目的在于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一农民协会一专业合作一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5.
杨运杰 《经济管理》2007,(12):14-20
知识型企业作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合作契约,是一个不完全的契约。在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均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因而如何设计出一套方案能够同时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便显得十分重要。从证券设计的角度来看,可转换证券可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最优融资契约,它非常适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它能够有效地平衡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对未来的投资期望。  相似文献   

16.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仅围绕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研究是有局限的,顾客的参与使得组织尤其是服务型组织的内部雇佣关系更多地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文章以此为视角,突破了传统心理契约的双边主体研究,认为顾客与员工和组织方的心理契约皆会作用于员工-组织雇佣关系、顾客-组织营销关系,实现了心理契约多方主体的拓展。详细介绍了多方主体心理契约的内容架构,重点介绍了顾客心理契约对员工-组织心理契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把握顾客员工需求与认知、建立多方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多方利益冲突维护工作等组织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封河北典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走访,在对调查资料作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条件的硬性要求。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质的规定性的确认,农民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产权不突出,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内部管理制度欠规范等。  相似文献   

18.
牛全保 《经济管理》2006,(14):54-59
当渠道的非合作导致的冲突被逐渐认识到时,渠道成员就会有意识地开展合作。那么,合作是否确实减少了冲突,增进了协调呢?本文利用博弈理论提出六个假设,然后用现代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渠道合作博弈优于非合作博弈,渠道成员间倾向于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下的营销渠道纵向成员(参与方)选择为地位相当者,渠道合作博弈中普遍存在隐性冲突,其程度与成员影响力的运用有关,合作博弈下的渠道成员普遍比较协调,营销渠道成员合作的协调及持续协调与诚信公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Coordination failure, property right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dvances a socio-economic theor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iming at conceiving this organizational form in its complexity and at analysing it from both the viewpoints of its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democratic) dimensions. This theoretical approach accounts for the existe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reasons wh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relatively more efficient when compared with for-profit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The various current explan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ontract failure, government failure, philanthropic failure) are regroup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ion failure. The paper then examines how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able to mitigate these coordination failures. The central thesis is that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characteriz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results in a particular type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which allows them to mitigate coordination failures. In turn, the 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to mitigate coordination failures and therefore its efficiency is conditioned on its democratic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集中研发联盟间的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来降低道德风险、增大联盟成员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成功。研究表明:市场收益率较低时,集中研发联盟宜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来激励联盟成员增大研发投入;市场收益率较高时,集中研发联盟宜采用平均分配方式;增大联盟间的研发投资溢出效应有利于鼓励联盟成员增大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