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确定生产节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节拍的控制,可以平衡生产中各种资源运动的量与速度、识别并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在"一个流"、平准化生产中,生产节拍(TakeTime)起着控制生产工序的加工时间,消除设备利用率低、生产线严重阻塞等现象的作用。生产线节拍平衡是现代生产管理的关键,因为流线化生产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在整个生产线和供应链上放大,从某种意义来说,将比传统大量生产方式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线平衡原理及改善方法的基础上,以电动三轮车装配流水线为研究对象,运用工作研究的方法分析工艺流程,测定流水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找出瓶颈工位;运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对流水线进行分析与改进。通过对比分析,改进后该流水线大大节省了空间和人力,工位减少6个,工人减少11个,与此同时,平衡率提高27.6%。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0):212-214
文章以重庆A公司某家用电器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和作业测定的基本理论,对该生产线的平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影响生产线平衡的工装夹具、产品结构改良、物流方面进行了改善优化,最终使得该家用电器生产线的平衡率从51.24%提高到83.77%,实现了"一件流"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孙杰  朱素芳 《企业导报》2011,(15):274-276
针对某染纱车间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移动距离过长等问题,运用工作研究方法分析上述问题。通过程序分析和人机分析,运用"5WlH"方法及"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找出生产线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方案,最后对改善结果进行分析,缩短了搬运距离,生产率提高了66.7%,工作效率提高了26.7%。  相似文献   

5.
以某企业一条生产线为例,建立了生产线的Flexsim仿真分析模型,运用仿真结果确定了该生产线的瓶颈工序;然后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某企业一条生产线为例,建立了生产线的Flexsim仿真分析模型,运用仿真结果确定了该生产线的瓶颈工序;然后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29):225-228
工业工程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今传统制造业的流水生产线存在着平衡率低下的问题,这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通过提高操作员以及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线平衡,提高人均产量以及生产应变能力,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交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本文介绍了我国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现状,接着以YQ公司激光笔流水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工业工程思想,根据其原先由的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并计算出节拍和平衡率,接着确定瓶颈工序以及其他的问题工序。通过运用方法研究、程序分析、ECRS等工业工程方法对问题工序进行优化改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丘浩 《价值工程》2014,(20):41-43
汽车玻璃加工生产线需要加工不同类型的玻璃。这样,汽车玻璃预处理生产线需经常从加工一种类型的玻璃切换到加工另一种类型的玻璃。由于其切换时间较长,为了保证其下游工序可连续生产,往往需预留大量库存。为了减少库存,本文分析了汽车玻璃生产线的运行过程,并提出了新的多项式算法调度汽车玻璃预处理生产线。证明了通过该算法调度预处理生产线,使得预处理生产线的后续工序可连续生产,得到所需最小的预处理生产和压弯成型工序平均中间库存。最后,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自动化生产线"是高职院校新兴的一门机电一体化课程。由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前序课程较多,有"传感学""PLC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变频技术""伺服技术""组态技术"等,所以作为学生来讲,想要学好"自动化生产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这些众多的前序课程中,传感技术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存在生产线各个部分里,对机械和电气部分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正是有了传感器,整个生产线才能实现自动化。文章主要讲述了传感器在供料站中的特点、作用及安装和调试过程,让读者能够较轻松地明白传感器在生产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M公司加热膜的生产线进行程序分析,发现该生产流程及现场布置存在管理混乱、工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工业工程(Industry Engineering,IE)手法中的"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对生产线的工位布置和流程程序提出了改善方案。通过改善前后的对比分析可知,将IE手法应用于加热膜生产线中,可缩短产品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