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很复杂,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IPO、配股、避免摘牌时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出现了滥用盈余管理的作法。  相似文献   

2.
公司盈余管理及其防范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1999)。本文从实践中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等对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造成了对外财务报告的表达不实。  相似文献   

4.
吴飞红 《电子财会》2009,(11):19-23
薪酬激励是所有者促使管理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向自己靠拢,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手段。但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合理、有效的业绩评价的情况下,薪酬契约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即可能被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倾向所利用。本文总结了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和组成内容.以及我国薪酬契约的现状,指出我国的报酬计划以会计盈余为主要依据。而且结构单一.所以管理者存在通过盈余管理提升所得利益的动机,从而导致薪酬激励制度的实效。在此基础上用分红计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盈余管理对薪酬机制有效的影响,并以我国学者关于报酬——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加以佐证,最后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盈余操纵"与"盈余管理"对修订法规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美珍 《中国审计》2004,(15):36-38
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对于“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致分析了两者概念内涵、实施手段的不同点,提炼了两者产生的原因及动机的许多共同点,为“修订相关法规制度”提供证据。一、概念内涵、实施手段及法律责任的不同点(一)概念内涵的不同1.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鄄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structure)交易以有意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  相似文献   

6.
<正>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经济交易中运用判断以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内在经济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盈余管理后果时,盈余管理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发生在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表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务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成果。在国内.盈余管理(Earnlngs Management)近10年来已经有许多的学者进行了探讨.也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历年来,上市公司发生盈余管理行为已屡见不鲜,但由  相似文献   

8.
一、盈余管理的性质 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其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Hyaly和James 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IFRS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盈余管理即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自身利益为目的,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从解释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过程中,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图的;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处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又在信息方面具有优势,管理者可能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动机、有能力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以2003—200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从监督和激励的角度出发,以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规模、高管薪酬等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代理值,借鉴Roycbowdhury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报酬契约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盈余质量特征会影响管理者持股和股权激励报酬契约的选择,反之,管理者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也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盈余质量可靠性和及时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授予管理者较多的股权;管理者持股对盈余及时性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盈余可靠性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涵义、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以及盈余管理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绩考核和报酬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处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又在信息方面具有优势,管理者可能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动机、有能力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以2003-200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从监督和激励的角度出发,以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规模、高管薪酬等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代理值,借鉴Roychowdhury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2010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管理者过度自信纳入盈余管理研究范式,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经济后果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越是过度自信,企业未来业绩下滑幅度越大,进而诱发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者经营决策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对此做些探讨. 一、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一般认为是干预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企业利益的过程.对盈余管理是报告经济收益,还是报告会计信息,会计界有不同的认识.根据企业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信息优势,是报告信息的生成者,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认为盈余管理的概念应如下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过程中,为了满足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会计交易事项时做出的合乎会计规范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指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合约的结果(Healy and Wahlen,1999)。许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管薪酬激励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基于公司业绩设计的高管薪酬往往导致高管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国内外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考察基于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国外文献研究主要基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假说和契约有效性假说;国内文献研究主要基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假说,但忽略了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