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笔者认为,对研究开发费会计处理的修订特别切合实际,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财政部2006年2月15号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的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会计准则及存在问题 我国2006年2月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将研究与开发项目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使其能使用和销售,在技术上可行;(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的意图;(3)该无形资产如何产生很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其中,企业应证明存在着无形资产的产出市场和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4)如果该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应证明该无形资产的有用性;(5)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的界定 根据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研究开发项目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可以看出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一、新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规定 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同时满足新准则列出的五个条件,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6.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要求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并分别进行核算.对于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文章拟从研发费用资本化利弊的角度出发,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现行准则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完善资本化的具体务件等相关规定,以使现行准则在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客观、更真实.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人们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如何划分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并未规定确切的时间界限,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开发支出主要指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材料费、研究与开发人员的薪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从广义上讲,研发活动属于一项投资活动,且由于  相似文献   

8.
一、按研发项目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来确定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现行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在实务中,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化金额和资本化金额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张瑶  白耀正 《会计之友》2012,(13):89-90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潜在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在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和摊销三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通过出台会计准则解释明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划分标准和摊销方法,并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0.
新准则下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会计准则按照无形资产研发是否成功分别规定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准则则按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来分别规定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新准则的会计处理规定更加科学和合理,但是在新准则、指南及讲解中对研发费用在不同情况下具体的会计处理都没有进一步说明.笔者根据时新会计准则的理解对研发费用具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增设"研发损失准备"账户的建议,以使研发损失的会计处理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经常性支出日益增多,且数额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开发活动定义、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范围、组成内容、处理方法以及对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比较,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对我国新准则中将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简称“6号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6号准则规定的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由于研究开发并不一定能最终取得成功,所以,在处理研发费用时,需要考虑存在开发不成功与开发成功两种可能的费用处理方法。但不管研究开发是否成功,其研究开发费已经发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6号准则增加了一个过渡账户“研发支出”科目来登记这笔费用。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益 《会计之友》2008,(14):62-63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比较而言,新准则能够在体现谨慎性的同时,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  相似文献   

14.
郝二辉  李辉 《会计之友》2007,(1X):35-35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琦 《会计之友》2008,(34):11-12
本文对新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处理的规定及盈余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正确使用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处理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完善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处理的规定及盈余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正确使用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上市公司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公司研究开发支出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来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要求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无法区分的,将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现行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目前我国对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尚未明确界定。1993年7月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记帐”。但在会计实务中具体该如何进行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有关会计教材上对上述规定作了如下解释:企业进行发明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待试制成功申请专利时,再将所发生的费用予以资本化,转化无形资产。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又指出:“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无形资产入帐。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一、研发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规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各项支出应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并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