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山东省昌乐县养鳅大王冯子祥,利用居住楼房顶部,加以改造,建成鳅池,通过科学喂养管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快速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其科学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鳅池建造 建造鳅池的房顶,是加强型钢筋混凝楼板,顶部做防渗水处理。池壁为“外二四墙,  相似文献   

2.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常见个体0.20-0.40kg,最大个体达3.0kg。  相似文献   

3.
<正> 泥鳅素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美称,这正是其价值上扬的主要原因。然而,一些养殖户对其发病却一筹莫展,今介绍泥鳅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供养殖户参考: 1、水霉病由水霉、腐霉等真菌感染所致。鳅卵在孵化过程中易感染。防治:①鳅卵防治用6.6ppm浓度碱性绿浸洗10—15分钟,连续二天。②也可用440ppm的食盐加400ppm小苏打浸洗1小时。病鳅治疗:①用0.1—0.15ppm浓度的碱性绿全池泼洒。②用0.3%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相似文献   

4.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7) 泥鳅的稻田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稻田健康养鳅的意义(一)成鳅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适用饵料和杂草,少投甚至不投饵料也可产鳅; (二)水稻能吸取鱼类的排泄物补充所需肥料,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一些精明的养殖者在泥鳅上市旺季的夏秋季节,走乡入村以较低价格收购或自行捕获一些健壮无伤的泥鳅,经药物消毒后养殖起来,一直养至冬季,在市场缺鳅、价格较高的时候销售,从中赚取季节、大小差价,获取丰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是鳅科鱼类最丰富的国家,广泛分布全国各水系,已知有100多种和亚种。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观赏鱼种类越来越多,而许多鳅科鱼类的食用价值低而观赏价值较高。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从我国进口许多鳅科鱼类,作为居室、庭院的观赏养殖对象。在我国通过开发养殖和推广,必将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和饲养,从而成为观赏鱼家族的重要品种。一、鳅科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鳅科鱼类为一群淡水小型鱼类,一般体长、侧扁或圆筒形。口下位,弧形。眼小,侧上位,须3—5对,其中吻须2对和口角须1对,颏须和鼻须有或无。体被细鳞或部分被鳞或裸露无鳞。具有眼下刺或  相似文献   

7.
<正>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在池塘、坑塘和稻田中都能养殖。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在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  相似文献   

8.
<正>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  相似文献   

9.
大刺鳅人工驯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大刺鳅属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是汀江河主要经济鱼类,也是福建省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大刺鳅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自然种群喜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处。在自然水域中不喜在水流较急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长薄鳅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又名花泥鳅、花鱼等,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的江段及其支流。一般个体1~1.5kg,最大个体可达3kg左右,因其外形美观、肉味鲜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台湾龙鳅在水产领域异军突起,大放异彩。投身泥鳅养殖产业的人,言必称台湾龙鳅。似乎在一夜之间,台湾龙鳅便风靡大江南北,并大有取代本土泥鳅之势。台湾龙鳅之所以深受养殖户热捧,主要是因为其异乎寻常的表现。一、个体大。台湾龙鳅最大个体在500克以上,体长在30cm以上。这一特点,简化了泥鳅作为食材的处理工艺,拓宽了泥鳅作为食品的加工价值。华中农  相似文献   

12.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日,重庆铜梁县"稻鳅双千项目"启动,200万尾鳅苗投入200亩稻田进入饲养阶段。据铜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稻鳅双千项目"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即在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泥鳅,并达到每年粮食产量一千斤/亩和泥鳅收入一千元/亩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近日,有关专家对“长薄鳅的开发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予高度评价,其研究水平在同类研究中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长薄鳅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鳅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是湖北仙桃人。近几年,我地有些渔民从外地购进野生鳅苗养殖,但多以亏本或微利告终。为了弄清原因,我们走访了几户养鳅渔民,其中一胡姓渔民说:"某贩子从山东买来鳅苗,我买了450kg,投放在二亩池塘里养到年底出售,结果亏本3000元,人工除外"。他说:并不是泥鳅没有长  相似文献   

16.
<正>在泥鳅养殖中,鳅苗管理对泥鳅产量影响很大。稍有不慎会导致成活率降低,经济效益不好。现总结一下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一、培育池条件差1.池塘的面积太大,风浪大,嫩弱的水花鳅苗在近岸风浪的拍击下会有部分损失。2.池水过深、淤泥又厚的池塘,水温回升很慢,泥鳅苗易沉底死亡或形成僵苗。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成鳅是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事业。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教授提出的"稻鱼互生结构"理论,经各地多年实践,普遍认为稻田养成鳅具有以下意义:1.成鳅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适用饵料和杂草,少投甚至不投饵料也可产鱼。2.水稻能吸收鱼类的排泄物补充所需肥料,有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18.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3) 泥鳅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泥鳅自然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  相似文献   

19.
<正> 龟大多喜欢潜居水底,钻入泥中,或者上岸活动,使养龟池的大量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可与螺鳅混养。龟鱼混养是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农民养龟收入行之有效的途径。 (1)池塘消毒。在龟鱼螺鳅入养前,饲养池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方法是每亩用生石灰500公斤撒入池中消毒,约一星期后再行放养。  相似文献   

20.
<正> 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是一条养殖致富的好门路。 一、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m~2为宜,池深1—1.2m,池底和四壁用砖块、石料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水泥沙浆抹光下游方距池底高30cm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避免泥鳅逃逸。 二、准备工作。池底铺一层厚20—30cm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或其他肥土,按鱼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