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爱德华氏菌病,又称溃疡病、肝肾病,它是鳗鲡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爱德华氏菌的宿主范围很广,在人、家畜和蛇的肠内有它的存在,在养鳗池的水和底泥中一年四季也都能找到。在室外养殖场,该病夏季发生,随着加温式鳗鲡养殖的普及,从鳗苗到成鳗各个养殖阶段,该病变得全年  相似文献   

2.
正斑点叉尾鮰简称鮰鱼,其肉质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鮰鱼消费市场稳步上升,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而鮰鱼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加上鮰鱼种质资源退化,近年来鮰鱼养殖病害爆发严重。由鮰爱德华菌引起的鮰鱼肠道败血症,其发病时间长,难以治疗,是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一种高致死类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后,因为这种鱼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细嫩、销售价格比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业者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斑点美洲鮰养殖发展很快,渐已成为世界性的淡水养殖品种。其爱德华氏茵病是斑点美洲鮰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5.
<正>迟钝爱德华菌是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大危害的病原菌,对于该病菌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1迟钝爱德华菌的主要特征迟钝爱德华菌属于肠杆菌科,爱德华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在Nacl浓度0~40g/L的培养基上生长,菌落直径0.5~1mm,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湿润。4~10℃能够生长,最适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6.
<正> 斑点叉尾鮰病毒在水温25℃—28%时极易感染各类叉尾鮰,死亡率很高,在28℃时死亡率可高达90%左右。因此,在夏季必须及时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最大限度地减  相似文献   

7.
一、肠道败血病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夏冬季也偶有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2℃ ̄28℃。慢性感染显著症状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 ̄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深入到肌肉。在10 ̄15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侵入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气体。急性败血症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脑组…  相似文献   

8.
此病的主要症状为20%一25%的病鱼表现为头上尾下直立,呈不协调的螺旋式旋转运动,眼球突出,鳍基部、尾柄和皮肤充血,腹部积水膨大,鳃丝、肝脏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肠道无食,内脏血管充血等。该病的病原为一种疱疹病毒(CCVD)。这种病只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危害斑点叉尾鲴鱼苗或鱼种,感染鱼的规格大多为体重10克以下的鱼苗鱼种。目前对该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据国外资料介绍,此病长期流行于美国,死亡率达80%-90%。不过,通过采取如下这些措施,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或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正钩介幼虫专营寄生生活,特别喜欢寄生于无鳞鱼的体表、鳍条、鳃等处,吸食鱼体营养,引发皮肤瘙痒,严重时会引发鱼类大量死亡。钩介幼虫在各种类型的水体中都有广泛分布,是淡水水体常见的寄生虫之一。2014年7月,放养于大通湖围网中的二龄斑点叉尾鮰发生较严重的钩介幼虫病。一、钩介幼的发生与发育钩介幼虫是部分底栖软体动物(如: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圆顶  相似文献   

10.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  相似文献   

11.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乌鳢(俗称黑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诺卡氏菌病"就是这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不断加大,养殖产量已超过安徽和江苏,成为我国继四川、湖北、湖南和江西之后的第五大斑点叉尾鮰人工淡水养殖主产区。广东省斑点叉尾鮰主产区主要在广州白云区、佛山高明区、顺德、中山等地,养殖较为分散。本人近年技术服务于广州白云区周边区域,现就本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情况做简单概况。  相似文献   

13.
<正> 斑点叉尾鮰(简称叉尾鮰)近年来在丹江口水库得到大面积推广,许多个体户、渔民纷纷备制网箱养殖叉尾鮰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鱼病也时有爆发,给经营者带来很大损失,其中尤以“三病”(病毒病、水霉病、烂鳃病)为严重。现将网箱养殖鮰鱼“三病”的病症、危害对象、病原以及我们这几年防治该病的方法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4.
<正>1细菌性疾病1.1出血性腐败症病原:嗜水气单孢菌。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凸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  相似文献   

15.
<正>5有关爱德华菌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迟钝爱德华菌致病机理的同时,众多的学者也在如何预防和治疗爱德华菌病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5.1化学治疗法在水产养殖活动中,当水产动物出现病害时,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有关的化学药剂是十分常见的处理措施。众多研究表明,许多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在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过程中,除了遇见传统的细菌性、真菌性和原生动物疾病外,还出现一些混发病。每年的2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斑点叉尾鮰各类疾病发病的高峰期,这段时间发病来势凶猛,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这些病害中尤其是以烂头病和套肠病混发综合症的危害最大。现将我部在仙桃及嘉鱼地区做防治的相关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叉尾(鱼回)自引入我国后在十多年的推广过程中,广大生产者普遍反映该鱼病害较多,尤其是在50克以下苗种阶段易发病引起大量死亡,而且这些病的特征往往与发生在美国本土的病症不尽相同。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叉尾(鱼回)在我国病害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养殖水域污染、饲料质量差及种质退化。现将几种常见的叉尾(鱼回)易发病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在重庆市璧山县内开展斑点叉尾鮰的鱼病调查,发现大部分鱼病均为细菌性疾病。本文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针对养殖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细菌性疾病,总结了斑点叉尾鮰养殖病害的防治对策,供同行参考。一、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治疗方法(一)套肠病1.流行情况该病的致病菌为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一般在3~5月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并随着水温的升  相似文献   

19.
病原为粘孢子虫(Mymasporidia sp.)。粘孢子虫主要是侵袭鱼体皮肤、鳃瓣及鳍条,形成胞囊、病情愈发展,胞囊愈大,数量愈多,病鱼日渐消瘦,变黑,活动迟缓,体表产生较多粘液。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2细菌性疾病2.1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该病也被称为出血性腐败病。引起这种疾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患病斑点叉尾鮰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主要危害成鱼,鱼种也可发此病。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作出确诊时应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或者采用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