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繁殖习性:泥鳅一般二冬龄后成熟,产卵期4-9月,但以5-7月、水温25℃左右时为最盛。卵圆形,卵径1.2-1.5毫米,黄色,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产卵后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二、鳅池建造1、选址: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土质以粘土带少许淤泥最为理想,沙土最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地泥鳅价格的不断上扬,泥鳅人工养殖日渐增多。养殖过程中,投放泥鳅苗是一个最关键环节,影响到泥鳅养殖的成败、效益的高低。泥鳅苗一般在春分至谷雨期间投放,刚买的泥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池覆没。因此,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2013-2014年本人结合泥鳅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在景山养殖合作社进行工厂化繁殖育苗试验,均获得较大成功。卵子受精率高达98%以上,孵化率基本达100%,采用车间育苗技术,成活率基本达100%,鱼苗培育期前移7天左右,使开口苗顺利渡过危险期形成壮苗,壮苗下塘大规格鱼种培育成活率达50%以上,比开口苗直接下塘提高20%-30%。现将实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县泥鳅养殖逐渐兴起,在泥鳅苗种短缺的情况下,富盛镇义峰村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许国明于2011年5月24日邀请省淡水水产研究技术专家进行了人工繁殖催产泥鳅苗种。笔者现将其繁殖操作方法总结如下,供养殖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常见个体0.20-0.40kg,最大个体达3.0kg。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乌鳢养殖业的发展,乌鳢苗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单靠捕捞野生苗种来养殖,不仅数量少.供应无保障,而且质量差,规格不整齐。因此人工繁育乌鳢苗种已成必  相似文献   

7.
鳅苗破膜后暂养在网箱内,每10万尾投喂熟蛋黄1个,一天2~3次,待其能充分自由活动后下池培育。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 一、苗池整理 选择面积小的水泥池或土池,并在水泥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肥泥,用清水浸泡冲洗数次后每平方米用生石灰 112克或漂白粉1克消毒,并每立方米施基肥1.5公斤,注入新水后,待池水变绿,药性消失后将鳅苗放入池内。 二、放养密度 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400~500尾;半流水池每平方米800~1000尾,池水深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个育苗池应放入同日孵化的鳅苗,以免大小悬殊,导致…  相似文献   

8.
9.
<正> 金鱼是卵生鱼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其繁殖活动受水温的影响,江南在4月—5月,华南分立春、立秋两次;东北在5月—6月。繁殖季节,雄性金鱼的鳃盖、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表皮增厚,有卵圆形的乳白色晶状体,俗称  相似文献   

10.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孵化率达80%以上,而苗种出塘率却极低,很少超过50%。笔者探讨泥鳅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以期获得更高的苗种出塘率。一、苗池准备鳅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  相似文献   

12.
<正>在泥鳅养殖中,鳅苗管理对泥鳅产量影响很大。稍有不慎会导致成活率降低,经济效益不好。现总结一下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一、培育池条件差1.池塘的面积太大,风浪大,嫩弱的水花鳅苗在近岸风浪的拍击下会有部分损失。2.池水过深、淤泥又厚的池塘,水温回升很慢,泥鳅苗易沉底死亡或形成僵苗。  相似文献   

13.
城镇绿化,四旁植物,园林建设,防护林营造,均需要大规格树苗,因此,培育树木大苗是一项效益高的产业,现介绍培育树木大苗的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现就通过近年来对接于一农业科技示范结对户,依其切合生产实情成功实施泥鳅人繁苗种及培育管理工作实例作个梳理,供参考。一、调控人工繁殖的契合点在营造产卵适宜地环境条件下(如适温范围在水温达20℃以上),利用生物激素人工催情注射产已达性成熟亲鱼发生顺利的连锁反应,令其一次性全部或部分产空是开展人工繁殖的关键点之一;因而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适用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 月鳢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秤星鱼等,为肉食性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药用价值。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户在养殖当中也常出现孵化率、成活率不高等问题,阻碍了发展的步伐。现将月鳢的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03,(5):24-25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养殖场以土池为好,所在场地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弱碱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二、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苗种池面积一般为50~100m2,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80~90cm,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cm×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  相似文献   

19.
<正> 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泥鳅与茭白一生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在田块中既种茭白又养泥鳅。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高挺且宽、丛生繁茂,成为天然的遮荫棚,十分有利于泥鳅避暑度夏;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  相似文献   

20.
泥鳅具有“淡水人参”之美誉,其池塘暂养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易获成功.是一条致富好途径。现将其暂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