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初级生产力是指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植物和自养性细菌利用太阳能,以无机物为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其它高等水生植物在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中,无论是从提供食物的数量还是供给氧气来源情况看,所起的作用都不是主要的。除少数草食性鱼类外,绝大多数鱼类不能摄食水生维管束植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水中高等植物过多,不仅占据了水体空间,在鱼类摄食的刺激下,分泌一种苦涩的有害化学物质释放于水中,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体理化因子1.水温的高低对鱼类摄食的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强,摄食旺盛。反之摄食强度减弱。因此保持养殖水体的适宜水温能够改善鱼类的摄食状况,如春季保持较浅水位利于水温上升,伏天保持较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鱼类采食。2.溶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类摄食的影响。池塘中的溶氧通过影响鱼类的呼吸作用和池塘中的有机质氧化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细鳞斜颌鲴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该鱼病害少,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食物链较短,自全长3cm以上的夏花鱼种开始主要摄食水体中比较丰富的、大多数经济鱼类不能利用的底生藻类、腐屑,与其他主要养殖鱼类没有食物矛盾,因此成为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主要  相似文献   

4.
《渔业致富指南》2009,(15):72-72
<正>养殖水体有肥水和瘦水之分,肥水中含有大量的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鱼类在这种水体中能快速健康发育,而瘦水不具备这种优势。各种淡水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它们生长的物质需要及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食物—外源性饵料,如养殖水体能及时  相似文献   

5.
<正> 水库养鱼投资少、见效快。一般不投饵、不施肥,鱼类依靠摄食水中生物为主。水库养鱼需考虑水中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使放养鱼种的数量和种类与之相适应。一、种类。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多,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较丰富,而滤食鱼类中以鲢、鳙生长最快,个体大,苗种来源广,是主要放养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鱼的稻田里合理追施化肥,既可使水稻增产,又能培养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以供鱼类摄食,施用化肥的数量与种类要合理,应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通常每亩施尿素4~5kg或硫酸铵5~7kg,施过磷酸钙3~5kg。因氨水对鱼类有杀伤力,一般不作稻田养鱼的追肥施用,追施化肥时排浅田水,使鱼集中到鱼沟和鱼溜中,然后  相似文献   

7.
小型水库养鱼不论是粗放养殖还是集约化养殖.都是实行多种鱼类混养.只有水库网箱养鱼是单养.多种鱼类在同一个水体中饲养。相互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互利关系,也有竞争排斥的关系。甚至是敌害关系,了解这种关系,以便在饲养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到保持互利关系.减少和避免竞争排斥关系。杜绝敌害关系,水库中鱼类间相互关系。主要是在食物、空间和对水质肥度的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鱼类对于饲料摄食量的多少是影响鱼类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渔民切身的经济利益。只有充分了解鱼类摄食量的影响因素,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实现渔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因素如下:一、内部因素1.胃容积。一般情况下,胃容积大则摄食量大,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成鱼>鱼种>幼鱼,有的鱼无胃,所摄食的饵料依靠肠道来消化,草食性鱼类肠道很长,而肉食性鱼类肠道较短,杂食性的鱼类居中,按  相似文献   

9.
<正>香鱼以刮食岩石上的硅藻、蓝藻等植物性为主,同时摄食昆虫类和浮游动物,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史氏鲟属温和肉食性鱼类,主要依靠触觉、嗅觉捕食,栖息于水域的底层。香鱼与史氏鲟同属亚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加州鲈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摄食范围广,在天然水城中主要捕食昆虫、虾、蝌蚪和鱼苗等。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1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小型甲壳动物;体长5-6cm时就可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10cm以上时常以小鱼为食,当饲料不足时,有自相残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池塘野杂鱼,不仅消耗水体氧气,而且影响池塘经济鱼类的正常摄食。因此,有效地消灭水体中的野杂鱼,不仅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且能提高经济鱼类的产量,现介绍几种有效的去杂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上年度存留下来的野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自然界中食物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季节更替或环境剧变等原因,鱼类经常会在生活周期的一定阶段面临食物资源的缺乏而受到饥饿胁迫。作为生理生态学上的一种适应性,鱼类继营养不足甚至饥饿后在恢复正常摄食时表现出超越一直正常摄食个体的生长速度,此称为补偿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高温季节,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是鱼类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水体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时期,是病害多发、死亡率高的时期。本人就这个时期鱼类疾病的预防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保持池塘的环境卫生1、水质的利用达到渔业标准水源应要充足、  相似文献   

15.
<正>夏秋期间,因高温、干旱、少雨,地处山区、丘陵、盆地的山塘和小水库因水体表面蒸发大、降雨少,加上农田灌溉用水,水产养殖用水日趋紧张,此时又是鱼类旺食旺长期,由于水量减少,水体载鱼量和密度增大,水源补充困难,以至投饲施肥不能正常进行,加上经常性的缺氧浮头,影响养殖鱼类的正常摄食生长,稍有疏漏还会导致鱼类发病、泛塘,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因此,这一时期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胡大胜 《致富之友》2001,(11):38-38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因此,秋后是鱼类生长和育肥的黄金季节。(1)秋季气候温和,是鱼类育肥的好时期,此时,需要大量投饲施肥,以保证不同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饲料投喂量原则上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决定,即鱼类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证量足,同时坚持定时、定  相似文献   

17.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养鱼者要对养鱼池溶解氧进行  相似文献   

18.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深刻理解池塘、  相似文献   

19.
由于河蟹养殖规格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总体趋势必然下降;鲌鱼养殖在许多地方也相继开展,随着养殖面积、产量的扩大,市场价格也将逐渐下降。根据河蟹和鲌鱼生物学特性差异和均需要较好养殖水质条件,实施两者放在同一池塘中养殖并不矛盾;河蟹爬行为主,以底层环境生存为主,摄食附着藻类、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沉性人工饲料,摄食时间以夜间为主;鲌鱼属上层鱼类,摄食水体中适口野杂鱼和人工投喂的浮性膨化饲料,摄食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开展河蟹和鲌鱼综合生态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综合养殖优势,进一步提高特种水产养殖效益。鲌…  相似文献   

20.
<正>5至9月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间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此期间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导致鱼病偏多,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影响着当年的养殖生产。一、生长旺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此季节因水温高,水体可控程度差,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病害发生的机率相应会很大。养殖密度要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