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化学相。化学相包括pH值、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甲烷、化学耗氧量、碱度、硬度等影响水质的关键化学指标。各种不同的化学指标既是生物作用的结果,又影响到生物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评价养殖水体水质的好坏。4.物理相。主要是指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因子。水色和透明度是水质好坏的直观反应,水色是由浮游生物、有机物、胶体粒子等在不同的光线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综合反应;透明度主要受浮游生物、有机物、胶体粒子等的影响,透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水体生物光合作用强弱;而不同时期的水温,又会影响到水体各种理化生物指标的变化。评价水质的核心是水体氮循环状  相似文献   

2.
从定义上讲,碱度与酸度正好相反。其是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尽管碱度和酸度有时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将碱度与酸度理解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为两者所指的化学物质本质是绝然不同的。且碱度越大(或越小)。pH值不一定也越大(或越小),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所谓的“酸碱度”实际上指的是pH指(或游离酸度),而并非碱度。此外,对于养殖水体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碱度经常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对水质和鱼类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一、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养殖用水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没有受到污染的河水、水库水。水质要求清新,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呈中性或微碱性,水质良好。池水排灌方便,池塘面  相似文献   

4.
<正>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不一定好。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与水体水质开始的,底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能否健康生长。不良环境是养殖  相似文献   

5.
<正> 俗话说“养鱼就是养水”,对池塘水质的要求除了经验性的“肥、活、嫩、爽”外,检测水体理化指标也是很有必要的。据笔者几年的养殖经验认为,决定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理化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浅谈在水产养殖中对合理使用生石灰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石灰的化学名字是氧化钙,是一种价廉、高效、环保的消毒药物,能清塘消毒、防治鱼病、调节水质、增加肥度和改良池塘底质(长期养家鱼的土塘偏肥偏酸)等,它能提高养殖水体的硬度和碱度,而且还能提供养殖鱼类生长不可缺少的钙元素,使p H常保持在7.2~7.6。使用生石灰有清洁水体、消毒杀虫作用,定期、定量给鱼塘遍洒生石灰,可防治白头白嘴、赤皮病、腐皮病、穿孔病、白斑病、水霉病和其它水质  相似文献   

7.
<正> 1、氮肥的使用方法 氮肥是一种速效肥料,宜作追肥使用,由于水质的具体情况不相同,养殖水以表层水中有效氮浓度不超过0.3毫克/升为宜。氮肥施入水中后,如果产生过多的氨态氮(NH_3)时,就会对鱼类产生严重危害,是水体老化的重要因素,对养殖极为不利。碱性水体高温时应避免追施氮肥。2、磷肥的使用方法 磷肥对于绝大多数养殖水体都是十分必要的。选用磷肥应以水溶性磷为宜,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套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  相似文献   

9.
<正> 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养鱼池塘,水中溶氧的多少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溶氧从多方面影响到池中鱼类和池塘的鱼产量。了解池塘水体溶氧的来龙去脉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对指导渔业生产会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加快,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提高,容易导致水产养殖过程中违背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因此,了解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并能够按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控养殖水体环境,使水质条件更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需求。一、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能够创造条件使养鱼用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肥:就是池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透明度25—30cm,繁殖的浮游生物多,特别是易消化的种类多。活:就是池塘中的一切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的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养殖环境的选择1.草鱼喜欢比较清新的水质环境,草鱼的养殖地一般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区、库区。池塘的底质以壤土或砂礓土为好。2.养殖草鱼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40cm较为适宜,水质过肥、水色过浓的水体草鱼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草鱼养殖过程中,要勤加注新水或换水,一方面薪水可以刺激鱼的摄食和生长,另一方面换水可以改善鱼的生活环境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加水时的温差(一般不超5℃)、加水的量(一般一次10cm  相似文献   

13.
<正>一、池塘的选择与清整养殖乌鳢的池塘,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单个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1000~2000m2为宜,有条件最好建在能形成微流水的地方,注水口与出水口要安装好防逃网。池深要求2.0~2.5m,水深要能保持1.5~2.0m,塘堤埂要高出水面0.5m以上,池塘底质以泥质为好,水源水质要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鱼种放养前10天左右,按每667m2每m水深施用生石灰30~50kg,进行清塘消毒,10天后即可放养鱼种。  相似文献   

14.
养鱼就是“养水”,观察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以发现不良水质进行及时处理,对养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把夏季池塘水色与水质的关系及改良措施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池塘养鱼中,生石灰可用于池塘消毒、改良底质和水质调节,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的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其主要用途如下。一、清塘1.排水清塘: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80kg,如生石灰质量差或池底淤泥多时,可增加至100-150kg。施用时在池底挖几个浅坑,坑的数量和距离以能将石灰  相似文献   

16.
《渔业致富指南》2002,(12):47-47
<正> 3.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加注新水是保持水质稳定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其益处有: 增加池水深度,增加鱼类的活动空间; 增加透明度、加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水层; 直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更新,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和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投饵,使水中残饵、鱼类自身代谢产物以及水生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在养殖水域及底泥中不断积累,造成微生态环境失调,水体自净能力丧失和富营养化产生,鱼病发生流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注重水域环境保护,健康养鱼,为民众提供无公害水产品,就要求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池塘水体污染,恢复清新水质,从生态上防止鱼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正>水体是开展鱼虾蟹和龟鳖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生产的培养基,养殖水体一定需要肥沃、清亮、清新,而要营造充满生机的水体和营养丰富的优质水质环境就要发挥水生微生物的作用,例如菌、藻和虫类等,让它们为水产养殖经济动物高速繁殖和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能量支撑。一、菌主要是指水产用微生态制剂,该类制剂主要成分是益生菌类,例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和硝化细菌等。  相似文献   

20.
一、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等作用,高温季节水草还能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