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本文以湖北省虾子经湖养蟹的经验和教训来探讨湖养蟹生态学管理的有关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一、试验条件与效果 (一)基本条件 虾子经湖面积3000亩,1988年产蟹3800公斤,回捕率为40.17%,1990年产蟹0.7万公斤,回捕率为32.3%,而中间年份1989年产蟹1800公斤,回捕率仅为3.1%。  相似文献   

2.
<正> 90年代以来,江苏省各地掀起了河蟹养殖高潮,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商品蟹个体偏小、品位下降、效益下滑趋势已在很多地方露头。为解决这一问题,溧阳市1996年起实施“大规模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去年,溧阳水产良种场河蟹生态养殖面积2059亩,成蟹产量达到91971.19公斤,回捕率达45.06%,平均单  相似文献   

3.
江苏阜宁县吴滩镇陈戴村农民戴元悟,自1998年3月承包村里20亩水面养蟹以来,他不断探索出了一条池塘养蟹高效的路子,养蟹的收入逐年增加。去年,他出售大规格蟹1400多公斤,纯收入3.4万元。在如今蟹价走低,不少养殖户“收手”、转产时,戴元悟是怎样养蟹赚钱的呢一、多种水草勤投螺。水草是河蟹可口的青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需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还能吸附池塘中养分,改善水质。在蟹苗放养前,戴元悟总先栽植蒿草、伊乐藻、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使水草的覆盖率达到5…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渔技员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他通过多年的河蟹养殖,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分养高产技术。去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量达130.3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达120~180克/只,雄蟹重量达160~250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规格、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养蟹效益增加了40%以上。邱海波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  相似文献   

5.
<正> 将当年蟹苗一步养成商品蟹上市的做法,存在着河蟹上市规格偏小的问题。河蟹平均规格70克/只左右。此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养蟹效益的提高。为改变此种现象,1996年到1998年,笔者进行了当年蟹种育成商品蟹规格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河蟹养殖主要包括蟹种投放、养殖管理、成蟹起捕等几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养蟹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养殖户重管理、轻投放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要想取得养蟹高效益,蟹种投放关千万不能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养蟹也应从投放蟹种入手,在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养成规格上做文章,使养成的商品蟹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产量和效益都能提高。具体来说,蟹种投放时,应把握以下技术要领,做到万失一失。  相似文献   

7.
<正>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村主任张双林,把握市场变化,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1998年开始探索稻田养殖河蟹。2001年,他在105亩稻田中投放辽蟹68000只,回捕率达32%,年底起捕成蟹2570公斤,起捕规格平均每只89克,亩产24公斤,销售收入146000  相似文献   

8.
<正>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养殖的河蟹进行抽样,公蟹已达175-200g/只,母蟹125-150g/只。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河蟹养殖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七、池塘成蟹养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天然河蟹资源锐减,河蟹养殖迈出了人工放流的重要一步,同时面临蟹种资源的匮乏,河蟹人工繁殖应运而生,197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河蟹市场价扶摇直上,池塘养蟹超前发展,终因技术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九十年代初,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坚挺的河蟹价格,再度诱发了第二次养蟹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池塘养蟹技术。 (一)养蟹池的基本条件 1、池塘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江苏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15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在实践中他根据本地特点总结出提高河蟹回捕率五个高招,使河蟹回捕率达到40%以上。2003年投放2万只扣蟹,回捕了近8200只成蟹(约400千克),盈利11000元,是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蟹捕捞技术是生产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适时起捕是保证河蟹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否则性成熟的河蟹会想尽一切办法逃跑。起捕时间很关键,过早,蟹体不饱满;过迟,则河蟹体内所贮存的营养成分已逐渐因性腺发育而被吸收,影响蟹体质量并增加河蟹的逃跑数量。而且如果遇寒流降温,河蟹会迅速潜入泥底,而影响捕捞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 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以上的成蟹,这种河蟹的市场价格是小规格河蟹价格的两倍左右,养殖者正逐步转变观念,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套称之为“456”大规格河蟹养殖模式:“4”——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占水面积的40%以上,“5”——每亩放养幼蟹500只左右,“6”  相似文献   

13.
<正> 据调查,不少养蟹户年初放养的蟹种,由于幼蟹品种不纯、放养密度过高、防病措施不力、养殖管理不善等原因,年终河蟹成活率低、规格偏小、品质较差、价值很低,结果严重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为了便于广大养蟹者提高养殖效益,现将培育大规格、优质蟹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是为稻田养蟹提供苗种生产配套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在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技术,我们在高淳县特种水产苗种场,选择9亩稻田进行大眼幼体培育蟹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蟹苗培育成活率达到12.5%,平均规格在300—400只/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河沟水体资源,在不影响原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河沟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4我们在溪桥镇23hm2的河沟中搞套放河蟹养殖试验,共套放蟹种454.7kg计64960只。经过几个月的饲养管理,共收获成鱼85560kg,河蟹3675kg,河蟹平均规格155g最大个体300g,河蟹的回捕率为36.5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养蟹业的高速发展,天然蟹种越来越少,近几年,已接近枯竭,蟹种的来源多靠人工培育而得。进入冬季,人工培育的蟹种只有进行并塘越冬,给以必要的管理,才能确保成活率及回捕率不会降低,同时也能提高蟹种的体质,为养蟹户高产稳产作好保障。蟹种的并塘及  相似文献   

17.
<正> 河蟹暂养,是指每年九月前后把大水面流放的成蟹捕捞上来后,用池塘再进行育肥饲养,待价而售的养殖方式。近几年来,河蟹暂养方式已普遍为养蟹户所采用,对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保证养殖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池塘准备河蟹暂养池应选择离河蟹流放水面较近、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大小视起捕产量来定,一般250公斤成蟹需暂养1亩水面。池底淤泥20~30cm为宜;池塘坡度1∶2.5,较大的缓坡便于河蟹  相似文献   

18.
<正> 蟹池混养青虾是提高养蟹效益的一项措施。据试验,蟹池混养青虾后,一亩产成蟹45公斤左右的蟹池,可产青虾12—15公斤,增加效益400元以上。 蟹池混养青虾,需把好四个环节: 一是放养大规格的青虾苗。最好在上年秋繁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苗,规格要求在  相似文献   

19.
<正> 江苏泗阳县水产局利用天然湖泊的有利自然环境条件,网围水面6.7hm~2,隔年10月总共放养幼蟹3.5万只,其放养规格160—200只/kg。从9月份开始起捕,其收获河蟹1650kg,共1.24万只,回捕率35%,平均每667m~2年产量16.5kg,倘若以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现将其在常规渔池中套放特种水产品的几种主要方式介绍如下:一、鱼蟹混养在2月~3月份,每亩水面套放200只/千克的扣蟹150只,不需建防逃设施。放养的蟹种应选个体整齐、肢体完整健壮、未性成熟长江水系的纯正种苗,养殖者最好是购蟹苗自己培育大规格蟹种,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保证蟹种质量、提高河蟹的回捕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