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杂交太阳鱼(Hybrid sunfish),又称美国太阳鱼、杂交太阳鲈,是以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rochirus)为母本和绿色太阳鱼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渔业致富指南》2001,(13):54-54
<正> 广东省顺德市北(?)镇读者冼允财来函:“我想从事蓝鳃太阳鱼养殖,但苦于对其知之甚少,恳请贵刊为我作一简单简绍。”答:蓝鳃太阳鱼叉称大鳍鳞鳃太阳鱼,其头小,背高,侧扁,体形类似于尼罗罗非鱼,是美国主要养殖、游钓品种之一。蓝鳃太阳鱼属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  相似文献   

3.
黑莓鲈——淡水养殖品种中的新贵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莓鲈隶属于太阳鱼科、莓鲈属,体形与蓝鳃太阳鱼、长耳太阳鱼相似,原产于北美洲,在美国各种水域中均有分布,且深受美国消费者的喜爱。1989年,原湖北省水产局高级工程师何裕康从美国引进四种太阳鱼,其中就包括黑莓鲈(当时叫斑点太阳鱼)。这四种太阳鱼引进后,一直放在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进行驯化养殖。经过十多年的驯化繁育,发现黑莓鲈具有适应力强、繁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调整和力促优化我县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推进我县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我们于2006年根据上级下达的文件精神指示,实施进行了杂交太阳鱼的引养任务;通过近8个月的科学饲养管理已初步获得成功,并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引进的杂交太阳鱼是由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为亲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一种小型鱼类,其杂交优势凸现。现将该养殖执行的主要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 L.)是鲈形目棘臀鱼科太阳鱼属的一种。该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该鱼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者达2  相似文献   

6.
<正>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 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  相似文献   

7.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8.
<正>精养鱼塘水质容易败坏,鳃病发生率极高,因此素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现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供参考:一、细菌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  相似文献   

9.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对小瓜虫的致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根据小瓜虫病症状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推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瓜虫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从而影响鱼的呼吸;小瓜虫对表皮、鳃的破坏,引起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小瓜虫在鱼的体表钻营,引起体表伤口继发感染,从而引起鱼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2.
<正> 4、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  相似文献   

13.
鱼的年龄     
《渔业致富指南》2000,(21):48-48
<正> 鱼的年龄,是根据鱼的鳞片、脊椎骨、鳃盖骨、胸鳍、背鳍棘、耳石等部分推测出来的。如我国沿海产的比目鱼,是用脊椎骨推算的;凶猛的鲨鱼,是用背鳍推算的;我国东北产的大马哈鱼,是用鳃盖骨来推算的;大小黄鱼,是用耳石来推算的;还有许多鱼,则是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鱼类紫鳃病是近年来池塘和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鱼病,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常见,危害比较严重。鲤鱼、鲫鱼、草鱼、乌鳢、鲶鱼、鳗鱼等都有感染,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不吃食,在水中躁动不安、跳跃或拱池,把水搅浑并加剧缺氧浮头;目检病鱼,鱼鳃发紫、开裂;镜检,见鳃小片尖端有大量瘀血点。对  相似文献   

15.
<正> 乌鳢烂鳃病,虽都烂鳃,但有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因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1.病鱼症状1.1 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 体色失去光亮,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  相似文献   

16.
<正> 鳃霉病是危害性比较严重的一种鱼病,从鱼苗到成鱼都可被感染。病鱼初期体表和内脏一般正常,无明显症状,但因鳃霉的菌丝体在鳃组织中不断发展,一再分枝,破坏组  相似文献   

17.
<正> 该病的症状:①烂鳃病,又叫乌头病。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有粘液和污泥。鳃盖骨内壁溃烂腐蚀成洞样的小窗,病鱼行动迟缓而离群。②肠炎病。主要发病于青、草鱼。病鱼体色发黑,肠道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腹部有红斑。轻压  相似文献   

18.
<正> 1、青霉素:草鱼赤皮病、烂鳃、肠炎可用青、链霉素各80万国际单位,拌料15千克饲喂100千克鱼;亲鱼产后感染可肌注青霉素1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鱼苗及成鱼的运输可每千克水加2000国际单位防止感染患病。2、红霉素:鱼烂鳃、白皮病、白头白嘴等病,可用红霉素4克拌饵饲喂100千克鱼。花鲢、白鲢出血病每1万尾鱼种用红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类生活在水中,鳃是鱼类适应水中呼吸的特殊器官,鱼体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水体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若发生病变鱼类则呼吸不畅,这必然会影响其正常代谢和生长。当鱼的  相似文献   

20.
<正>烂鳃烂鳃主要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和真菌引起的烂鳃等,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1.细菌性烂鳃: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甚,流行水温15~30℃,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