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商品促销手段的多样比.商品物资购销过程中的“回扣”问题愈加突出。由于目前监控制度还不很健全,管理尚存在缺陷,使回扣款项流入个人之手,被当事人地为己有或转作了单位的“/J‘金库”,变成了游离于企业账外的资金,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蒙受不应有的损失。这个问题已不容忽视,亟需实施监控与管理。本文旨在对“回扣”的产生及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回扣的产生及表现形式回扣按来源不同可分为购货方收取的回扣和销货方收取的回扣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如下:(-)购货方收取的回扣1、现行财务制度中规定的销售折扣,它包括商业…  相似文献   

2.
实施物资采购监督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采购成本的高低、采购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物资采购也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监督措施乏力等原因容易导致物资采购缺乏有效监管。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当前企业购销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经销活动中漏洞大。一是在进货上有意购进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滞销产品,个人收取回扣:二是在销售上有意将价格压低,把物资商品卖给亲友或关系户,由他们转手高价卖出,从中获利,或在销售物资商品时,多给对方回扣,再接受对方的倒回扣:三是企业(部门)负责人或承包人违反财务制度,采取经营业务不入帐、少入帐或任意加大成本费用,削减差价(毛利)收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环节中,收受回扣和贿赂、损公肥私的现象相当严重,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一批于部和业务人员。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措施,对物资采购成本的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医药行业审计要划清“回扣”与合法让利的界限审计实务□林子真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对医药行业的审计已全面展开,“回扣”问题作为此次审计的重点,其目的在于刹住药品交易中“回扣”不正之风,整顿医药市场秩序。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准确界定“回扣”与合法让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坚决刹住回扣风程金祥回扣风形成的原因回扣现象在经济领域愈演愈烈,是因为不少人把回扣当成“灵丹妙药”,产生种种湖涂认识。第一种认为,回扣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手段,对发展生产,搞好流通有促进作用。从眼前看,一些企业的确以远远小于销售额的回扣做成了大笔生意。但...  相似文献   

7.
东方 《企业导报》2002,(4):32-33
<正> 体外循环截流一块当前企业购销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经销活动中漏洞大。一是在进货上有意购进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滞销产品,个人收取回扣;二是在销售上有意将价格压低,把物资商品卖给亲友或关系户,由他们转手高价卖出,从中获利,或者在销售物资商品时,多给对方回扣,再接受对方的倒回扣;三是企业(部门)负责人或承包人违反财务制度,  相似文献   

8.
促进反腐倡廉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屯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处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技术促进双文明建设朱思兰在物资流通市场中,有的单位或人员把回扣等不正当手段当作流通渠道的“润滑剂”,腐败现象滋生。大屯煤电公司物资供应系统曾一度出现“两乱一高”现象(多头采购,秩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强和规范物资采购与管理成为当前一个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单位的物资采购与管理中,漏洞很大,以权谋私、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和贿赂的现象相当严重。我们公路部门如何加强和规范物资管理,堵塞物资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漏洞,  相似文献   

10.
澄清对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的误解张相林执行新的会计制度以来,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及业务推销人员将制度中规定的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片面的理解为“允许企业在赊销业务中对购货方给予回扣”。这种理解的“回扣”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不讲方式的,使得在某些购销业务...  相似文献   

11.
“物资流通形势和物资企业改革”问卷调查综述宁省物资流通学会于1993年10月,向省内部分物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发出了“物资流通形势和物资企业改革”的问卷,邀请他们对当前物资流通形势和物资企业改革的有关热点问题,发表意见与看法。现将问卷调查有关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股份制物资企业的若干问题(续二)李卫东七、物资企业推行股份制的制约因素1.狭隘认识的制约。“集资论”。把推行股份制的作用归结为筹集资金的功能,形势好,企业信用程度高、资金信贷有保障的物资企业不愿搞,效益差的企业吸引力小,不能搞。“效益只移论”。认...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价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对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象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因采购价格产生的“回扣”及因采购数量产生的“回扣”。本文通过增设一个控制部门——审计及几个关键控制点,来重新设计一套采购与付款(托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我市的旅游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1993年底止,我市一、二、三类旅行社共有六十四家。近年来,通过对旅行社的审计发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承包经营不规范,肥了个人,坑了国家、集体。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少旅行社在经营管理上推出了承包经营形式,由二、三人按“部门承包”或“个人承包”,凭借企业合法的经营身份,自行订价、接团,结果是企业一年收了几万元的“管理费”或“承包费”,而个人却捞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且大量的现金收入不在发票上反映,偷漏税利。 (2)“回扣”风盛行,同样是肥个人坑国家、集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活动中的“回扣”现象日益盛行,尽管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了不少的政策、法规来刹住“回扣”风,然而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倒愈演愈烈。由于“回扣”基本上是现金支付,又无任何手续,根本无法核实其真实数额,这些“回扣”大多流入了导游、陪同手中或者部分存入旅行社的“小金库”,哪里回扣多,导游就带团队光顾哪里,造成私人旅游商店门庭若市,一些抵制不正之风,不搞“回扣”的国营旅游商店门庭冷落,经营陷入困境,有的导游、陪同为了索取“回扣”,与私人承包者共“宰”游客,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1.采购人员图谋私利,在物资采购供应中营私舞弊,有签订假合同骗取企业货款,或以假合同骗取预付款;有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从中捞取好处;有内外勾结,暗算企业,拿“回扣”“佣金”;有的舍近求远,舍优求劣、舍廉求贵、舍计划内求计划外,舍国营求个体,牺牲企业和国家利益,谋求个人实惠;有的接受请客送礼,以原则作交易;有的搞人情买卖,订君子协议,明知上当不揭发举报,反与之同流合污,等等。例如, 1998年对某厂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厂在进行生产线改造,基本建设中需要采购黄沙 200余吨,附近国营建材门市部黄沙货源充足,价格…  相似文献   

16.
县级物资企业“个体户”现象存在的原因、危害及对策黄太原,肖潇所谓物资企业的“个体户”现象,是指在物资企业当中,一些同志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而致企业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在物资购销业务中,搞单干,搞单打,造成一些企业业务骨干太少,致使企业效益低下的现象。特...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公司(下称外资公司)是国家重点培育15家大型流通企业——广东物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外资公司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外资公司党支部先后获省直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国资委党委“先进党组织”、广东物资集团公司“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公司被评为省直工委“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广东物资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并获“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影响力企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领军企业”、“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省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贡献企业”称号。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企业“账外物”,就是企业物资总账和明细账中没有记录,或虽有记录,但实物数比账面数多出来的,而又在企业里实实在在存在的那部分物资。消除企业“账外物”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账外物”的来源 “账外物”分布广,来源渠道多,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形成的“账外物” 1、企业在购入物资时,由于物资入库的手续不严格,将没有发生的定额内的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而形成账外物。如:某企业采购A种原材料100吨,按照有关规定,该种原材…  相似文献   

19.
“准零库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零库存”管理,是企业在物资的储备环节上,对物资以“零库存”状态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在记账方式上,“零库存”的物资保管账、财务账体现为“零”。“零库存”的特点是随需供应,在保障企业物资供应的同时,使企业在价格、人力、资金等方面得到节约,是企业降低物资储备、加速资金周转的有效措施。新钢公司设备材料部是该公司设备、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供应部门,年采购额5亿元左右。由于历史原因,公司物资积压严重,库存问题一直是影响物流效益的“瓶颈”。关键的问题是,买进来的物资不一定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急需使用的物资不能保障供…  相似文献   

20.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审计是指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高校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使用学校资金获取物资的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效益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价格的控制逐渐放开,尤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促销手段,其中部分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高买高卖、高估冒算、暗箱操作、收受回扣、变相回扣、变相折让、贪污受贿等不良现象,使得物质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包括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