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两省  程博文 《金融研究》2020,481(7):75-94
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职业选择的两部门异质模型,探讨了个体面临的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对财富分配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金融摩擦会通过职业选择、自我保险和自融资来影响个人的财富积累,从而导致财富的集中和不平等。对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降低金融摩擦在总体上会降低财富不平等程度,但对不同财富阶层的影响不同,其在大幅减少前1%和前10%阶层财富份额的同时,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50%阶层的财富份额,但提升幅度并不大,过高或过低的企业家收入风险,都会加大财富不平等程度,因而存在一个使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程度最低的适度企业家收入风险水平;虽然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都会影响经济中的财富不平等,但收入风险本身对财富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较小,其主要是通过金融摩擦放大了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张琛  张郁杨  马彪  郭军 《财政研究》2023,(8):114-129
本文采用2003—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个体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模型探究了各类环境因素在农民工机会不平等中的贡献度。研究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在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中的占比平均约为35.70%,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区域是机会不平等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明显下降,而性别的影响却在逐步增强。基于“偏环境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近年来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配置公平性的提升大大缓解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就业区域的机会不平等虽然减弱,但就业行业的机会不平等在不同出生组别农民工群体间仍然明显,农民工平等就业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调节功能,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和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3.
收入不平等是中国当前阶段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引入社会信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识别了社会信任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方向和强度,并对社会信任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内在机制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扩大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进而缩小了居民间收入差距。此外,社会信任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这一“桥梁”渠道缓解收入不平等。本文扩展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范畴,并为解释居民收入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收入流动是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笔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发现:(1)在考虑到收入流动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并没有各个单独年份的收入不平等那么严重;(2)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取决于收入流动的自身变动情况,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在2000年后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其对我国城镇居民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也出现下降。(3)导致阶层固化的收入流动不利于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这也解释了进入2000年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缓解程度呈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甘肃金融》2012,(10):7-7
据外电报道,美国收入不平等已经升至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近期的经济衰退也未能扭转这一趋势。复苏后首年,93%的收入增长被收入最高的1%富人收入囊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关于中产阶级困境引发的政治问题,助长了反华尔街情绪并给总统竞选增添了活力。目前,愈来愈多的经济研究显示,这或还意味着未来数年更低水平经济增长、更缓慢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鲜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在对储蓄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基于中国1978-2010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基于基尼系数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国民整体储蓄率和私人部门储蓄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公共部门的储蓄率具有反促进作用;理论意义上对储蓄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对我国的储蓄率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该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但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从微观视角实证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探讨了公共转移收入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家庭中;公共转移收入缓解了上述负向影响,公共转移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越高则正向调节效应越强,但并不是在各个收入组中均显著;而获得公共转移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项收入不平等效应与收入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项收入角度考察城乡收入不平等,不仅能判断产生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还能判断什么分项收入有利于增加收入总量;不仅能量化收入不平等效应,还能根据收入不平等效应来优化收入结构。研究发现,分项收入具有性质不同、大小不等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其中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最强、转移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最小;经营性收入是唯一具有缩小收入不平等效应的分项收入。据此,我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稳定维持工资性收入、适当调整转移性收入、适度控制财产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0.
11.
陈金至  温兴春  宋鹭 《金融研究》2021,497(11):79-9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异质性代理人模型,刻画了收入差距通过信贷渠道影响房价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缩小提升了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比,使该类人群获得了更多的外部融资进行购房,由此产生了两方面效应:(1)信贷约束放松降低了住房流动性溢价,从而对房价产生负向影响;(2)收入上涨增加了住房边际效用较高的低收入者对房价正向影响的权重,从而使住房需求上升的效应抵消了此前的负向影响,最终促进房价上涨。通过对1970-2017年44个国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高收入者收入的下降,低收入者收入占比的上升在放松信贷约束和提升房价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作用。据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来化解城市化率提升与高房价之间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市化,并引导信贷资源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是当前促进国内大循环、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和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已有较多研究讨论了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而从收入不平等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搜集和整理了172个国家和地区1970年到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一国实际汇率的影响,并引入政府支出探究了收入分配对非贸易品部门和实际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OECD国家,收入不平等和实际汇率显著负相关,即收入越不平等,实际汇率高估越严重,而在OECD国家中这一现象并不存在。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对于非OECD国家,一国收入不平等加剧会导致该国政府支出增多,从而扩大了非贸易品部门规模,导致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得实际汇率高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前银行信贷市场形势,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之原因及机理、面临的风险及效果作出分析,并对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不仅是一种税收政策,更是一种反贫困的福利政策。从效率角度看,劳动所得税抵免有助于促进低收入者参与劳动;从公平角度看,劳动所得税抵免有助于扶助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儿童,且实施成本较低。本文通过对美国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制定、实施方式、发展趋势和制度影响的分析,试图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寻找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广西1995-2008年农民收入和农村信贷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贷投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提出了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健  陈杰  高波 《金融研究》2012,(4):45-57
本文在考虑经济互动关系中内在非线性结构前提下,从信贷约束角度探讨了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Hansen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的房价上涨会抑制消费。我们进一步论证这一现象与广大居民仍面临着较多信贷约束有直接关系。本文同时发现,房价的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信贷约束的放松程度而发生非线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Australian credit unions (CUs) have introduced new fee generating activities, increased transaction fees on existing products, and diversified into residential mortgages. Using DeYoung and Roland’s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and other risk measures we find that more diversified CUs have lower risk and return. CUs that increase the revenue share of transaction fees (matched by a lower share of personal loan interest) increase risk and reduce returns while those that increase residential lending revenues reduce both risk and return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scale related economies with risk decreasing and returns increasing with CU size.JEL classification: G21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is pap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APRA.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收入量呈持续增长之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美国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等三方面出发,对美国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