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各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现状及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1)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2)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3)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探究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路径对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量转换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路径形成机理,识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路径并对其进行解析。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过程存在能量转换,技术创新能量、催化孕育能量、商业转化能量和业态塑造能量共同构成能量转换的核心环节,决定技术产业化路径具体过程;②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八大技术领域,不同属性核心技术构成相应技术集群,形成以识别、交互和执行为主题的技术产业化路径;③技术集群属性是影响技术产业化路径的关键因素。从能量视角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有效识别和归纳,为我国科学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提供相应思路启示与政策响应。  相似文献   

7.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加速扩张背景下,我国应紧跟时代趋势,主动作为,通过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发展经验,从规划产业布局、鼓励技术研发、拓宽融资渠道和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破解产业创新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人才严重短缺和外部压力加大等难题,从而逐步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自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产业发展政策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本文分别针对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创新提出了一整套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技术和市场形势分析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各省市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大量指导性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推进措施,从资金支持、人才和项目的引进培养、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市场、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各项保障等方面助推了产业发展,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和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链高端获得高附加值是摆脱“低端锁定”的必经途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研发需求,目前有关嵌入产业链后研发合作情况的研究不足。从产业链视角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嵌入产业链前后的网络规模、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及节点影响力范围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链研发合作特征,且围绕固定核心企业的合作网络展开,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产业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合作网络中尚未形成影响。最后,提出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调节政策,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在合理构建制造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2005-2014年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再利用差值对比法对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作用效力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产业结构、组织、科技、布局角度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实施绩效水平及其演进阶段性特征,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模型加以修正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可信性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货币政策可信性的提高,其有效性也相应提高。因此,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货币政策,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需求主导型的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主要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运行,是对传统投入主导型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同时体现了外输入式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式和多元化、变动性的政策制定理念。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激励理论、科技服务机构分类理论和供需平衡理论,在构建需求主导型激励政策过程中,要在观念上实现从投入主导向需求主导的渐进转变,建立长效的科技服务业需求的调查与表达机制,做好科技服务业需求的分类工作,优化经济投入性政策的结构和大力发展非经济性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连软件产业集群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使大连市跃居我国认证的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首位。但集群的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集群的创新意识、资源、合作网络、创新活动、绩效、环境6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培育本土化的大企业、构建开放的创新人才资源整合机制、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将是未来大连软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徐亚平 《经济研究》2006,41(8):24-34
本文着重探讨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能够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标准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里面,货币政策是否透明对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在这类理论里面,经济主体能够使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形成与经济系统相一致的、无偏的估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假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成立。当考虑到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结果和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完全认知时,货币政策透明性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学习过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