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学界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从辛弃疾用典的表现手法入手,探讨稼轩词的用典特色:1.以叙运典、约以用之;2.以议运典、间以理言;3.以气运典、不为事使。  相似文献   

2.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重要作家,他们在词境的开拓创新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诗化,从而解放词体,开拓词境,提高词的品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而稼轩"以文为词",稼轩词多用典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疆域。并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本文试图从词境的拓展方面,对二人作比较,进一步论述两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出发,对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风相通、不同之处及其原因做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他们对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词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词的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冲突。辛弃疾创作一些“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欲将词的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由于时代精神的影响力巨大,词的艺术精神无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词亦多酒后游戏之作,因此涉酒词比例很大,大致可分为醉舞狂歌、旷达酣适、浅斟低唱三类,兼有李白酒诗之狂歌美与苏轼酒诗之旷适美,表现了外旷放而内悲哀的强烈悲剧精神。由于受到酒后作词及题材影响,他的涉酒词表现了强烈的醉态强力,是中国酒神化模式之酒词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英语颜色词     
颜色词是字写作中所运用的主要感官词。古今中外,凡诗歌、散、小说中总免不了要出现一些颜色词。颜色词的正确使用是为了更有效的表达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词作出过历史贡献: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其艺术境界。对祖国的忠贞、外敌的憎恨,是辛词思想境界的基石和核心;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必然表现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山水的沉醉。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会话时,至少应有两个人存在,即说者和听者。在日语中,由于会话者之间的上下关系(社会地位、年龄等)、亲疏关系的不同,对自己的称呼(自称词)和对对方的称呼(对称词)也不同。因此,正确掌握自称词和对称词的使用区别,对日语学习尤其是日语会话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有“英雄词人”之称的辛弃疾,其豪情勃发、壮士昂扬的“英雄之记号”,自宋迄今,欢迎者无多。其中原因,与其为词坛“变调”而“非本色词”,被称为“长短句之诗”,“为后世叫嚣者作俑”,不合平仄音律难以传唱等有关。这表明“英雄词人”在词体艺术的审美方面,是难以为当时的士大夫读者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才具文武,一世之雄。他的有关家事的“示儿”之作给我们自塑了一位深于爱、严于教、明于理的“父亲”的形象,从一个侧面透视出辛氏的人生情怀及其创作活动,并由此折射出中国文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2.
浙西词派形成并兴盛于康熙初期,词风清新醇雅、温润平和、怨而不怒,这种特色又使词回归到了本体上,显示出词体不同于诗、曲的特有美色。其迅速发展繁荣的根本原因是理论主张符合了当时方方面面的需要。随着清王朝的巩固,清初血雨腥风的屠杀和刻骨铭心的家国之恨逐渐淡化,浙西词派早期词人的退出,至康熙后期、雍正、乾隆前期,"浙西词派"更成大势,影响扩至整个江南地区,虽然宗奉浙西词派的人多,地域也更为扩大,但总的说来,它的理论和创作特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就不如前期。浙西词派所倡导的理论特别是为词"尊体"的理论,十分符合词的艺术特色,但是,重视了词的艺术,又易导致词在内容上的薄弱。虽然浙西词人众多,但仍以嘉兴词人为主。  相似文献   

13.
《词综》的编纂与《浙西六家词》的刊行,共同推动了浙西词派的形成。“浙西六家”参与了编纂《词综》的讨论,共同推崇南宋姜夔一派词人;并以词序和创作相互附和,形成了更加明确的词派宗旨。而《浙西六家词》的收录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此文主要介绍楚辞所载多种宫廷名肴的烹饪方法,表明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战国后期达到了又一高潮,此与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形成正比,也与楚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民情风俗有关。  相似文献   

15.
草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学意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内容:时光之易逝的生命体验,历史兴亡的时空体验,离别主题,情感比喻。草意象有其词语与意象搭配上的选择性。文章最后列举了三首专咏春草的词以说明宋词在草意象创作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纪言、截取典型片断、联章体、独特的视角等是花间词叙事常用手法,而其创新主要在于利用词的结构特点,精心谋篇布局,使故事的叙述错综变化、委婉曲折,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阐述了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产生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及它们的词学主张,从中看出它们在词学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及发展关系,说明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共同为清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过去重视“常州词派”、忽略“浙西词派”研究评价的现象作了一定的纠偏。  相似文献   

18.
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姚云文, <宋史>、 <元史>、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 <全宋词>姚氏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云文号江村,宋度宗成淳四年(1268)登进士第后,初仕为高邮军高邮县(今属江苏)尉,曾任县令,辟高邮军(今江苏高邮一带)判官,又辟淮南东路招讨使司书写机宜文字,除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一带)观察推官,再除主管尚书工部、刑部架阁库,选人阶至承直郎.入元后,任瑞州路新昌县(今江西宜丰县)石溪书院山长.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十一月后,尝任潭州路(今湖南长沙一带)儒学教官.有<江村近稿>,一名<姚江村逸稿>.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认为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无论是从题材还是到语言,都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效能,使之基本具备了诗的公用而又能显示词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南宋雅词派首重“协音”,关键乃在于“填词按谱”。此处“谱”虽较复杂,但“大晟曲谱”与“清真谱”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南宋雅词派不仅在词的创作实践中反复以“大晟乐法”为旨归,而且对两种“曲谱”的模仿与习学也成为“雅词”创作的一大“心法”。这不仅对南宋雅词派“词法”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而且对南宋词最终走向“典雅”“协音”之路起了关键的作用。南宋雅词派对“大晟乐”的接受使它在走向词艺巅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落入与“大晟乐”同样日渐衰竭之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